第11章 (第1/17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過儉者吝嗇過讓者卑曲
儉,美德也,過則爲慳吝①,爲鄙嗇②,反傷雅道③;讓,懿行也,過則爲足恭④,爲曲謹⑤,多出機心⑥。
【註釋】①慳吝:貪而不捨之稱。原化記:“老人曰:‘慳吝來除,術何由成。’“②鄙嗇:即鄙吝,貪而不施。③雅道:正道。雅,正的意思。荀子榮辱:“君子安雅。”集解:“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謂之雅。”④足恭:取媚於人。論語公冶長:“巧言令色,足恭。”⑤曲謹:謂謹慎但及於細行。宋史李網傳:“平居無事,小廉田謹,似可無過;忽有擾攘,則錯愕無所措手足。”⑥機心:莊子天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成玄英疏:“有機關之器者,必有機動之務;有機動之務者,必有機變之心。”
【譯文】節儉,是一種美德,太過了就變成貪而不捨,變成貪而不施,反而有傷情理;禮讓,是一種好的行爲,太過了就變成取媚於人,變成謹於細行,會給人有機心的感覺。
【評析】世上錢財到底有限,而費用無窮,所以應量入爲出,以儉持身。宋倪思曾說:“儉者君子德,儉則節用,儉則寡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儉則可以傳之子儉。”可見儉有“養廉”、“廣德”、“福後”三大好處,自古以來即被認爲治生之道。儉固然是美德,但也是有分別的。節省得合理,就叫做儉;捨不得用錢,節省得不合理,就叫做慳吝,慳吝就是刻薄。世人對已得的錢財,往往爲了不捨,而對人對已百般刻薄,其實這又何苦?再多的錢財都不能適度調與,與廢物何異?古人同時說過這樣的話:“若過刻,亦非家之福也。”一個過於刻薄的人,做事不會體恤實情,自然難被旁人忍受。禮讓和節儉同樣是美德,但凡事過於拘謹,同樣也不合情理。“過謙必詐”,這是古人對禮讓太過者的看法,可見凡事過與不及,都不足取法,只有中庸之道,才合乎人情義理。
喜憂安危勿介於心
毋憂拂意①,毋喜快心②,毋恃久安③,毋憚初難④。
【註釋】①拂意:違戾心意。②快心:稱心。孟子梁惠王:“然後快於心與。”③久安:長久的安定。④初難:起步的困難。
【譯文】不要憂慮遭遇的不如意,不要歡喜事情的快於心。不要自恃環境的長久安定,不要耽心事情的起步困難。
【評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八個字可在此作爲最簡潔的說明。一位意志堅強、理智清明的人,絕不會因爲一時的環境、遭遇而有得失之心。順利,表示本身還有更上一層樓的責任;不如意,人生誰能免?只有再接再厲;有長久的安定,乃是得天獨厚,何恃之有?豈可因此腐蝕心志;萬事起頭難,誰一開始就能輕易得手?能深入一層去想,喜、憂、安、危,也就不會介於心中,人生一定幸福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