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0/17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賢①一人,以誨衆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天富②一人,以濟衆人之困,而世反挾所有,以凌人之貧,真天之戮民③哉。
【註釋】①賢:善曰賢,在此則是動詞;善之、使之善的意思。②富:財物豐足曰富;在此則是動詞;富之、使之財物豐足的意思。③戮民:罪民。戮,有罪的。商君書算地:“刑人無國位,戮人無官任。”
【譯文】上天使一個人聰明,是要他去誘導衆人的愚昧,但世上的聰明人反而要誇耀自己的長處,來揭發他人的短處;上天使一個人財物豐足,是要他去濟困衆人的貧困,但世上財物豐足的人反而仗着自己所擁有的,來欺壓貧苦的人。這些真是上天的罪人啊。
【評析】我國人文發皇甚早,《大學》上所講的完整的人生哲學,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仍然放諸四海而皆準、行諸百代而不易,可見我國的人文寶藏非常豐富,礦苗舉目皆是,我們實在應該好好加以開採,不能妄自菲薄。這裏所講的道理,就是現代社會學者認爲人類社會若要再有進步,就要先具有“人生以服務爲目的,不以奪取爲目的”的原則。這又可見我國古代聖賢的眼光多麼高超。上天讓一個人擁有聰明、財富,無非要他去服務人羣,造福社會,他卻反而拿來做爲欺凌別
人的本錢,這一來莫說社會將會變亂,就是本身在別人思無可忍之後,也不會有好結果的。所以,做人做事,依循理法則存,不循理法則亡,每個人都要對這一層有明白的認識。
上智下愚可與論學中才之人難與下手
至人①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②,可與論學亦可與建功。惟中才的人,多一番③思慮知識,便多一番臆度④猜疑,事事難於下手⑤。
【註釋】①至人:有至德的人。莊子天下:“不離於真,謂之至人。”②不識不知:沒有見識,沒有智慧。知,智慧。③一番:猶言一次。歲時廣記:“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風侯,謂之花信風。”④臆度:以私意推測。蘇軾詩:“書生苦信書,世事仍臆度。”臆,以私意,通“意”。⑤下手:着手。傳燈錄:“慧藏對馬祖曰:‘若教某甲自射,直無下手處。’”
【譯文】道德高超的人,沒有任何憂慮,愚昧的人沒有見識沒有智慧,這兩種人可以和他一起談論學問,一起建立事業。只有天資中等的人,增加一分思慮、知識,就增加一分臆度、猜疑,什麼事都很難和他合作。
【評析】此意似乎從《論語·陽貨篇》上,孔子“惟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句話轉變來的。絕頂聰明和絕頂呆笨的人,知性從小到老,總不會改變,但此等人千萬人中不過才一二人,其餘的都是中才;而中才的人,隨時都會隨着環境改變其知性;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我們既然大都是中才之人,大家都很容易變,可見處世是多麼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