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著編輯人名氏。前載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夢弼四序。所採不滿百家,而題曰千家,蓋務誇摭拾之富,如魏仲舉《韓柳集註》亦虛稱五百家也。其句下篇末諸評,悉劉辰翁之語。朱彝尊謂夢弼所編入,然夢弼所撰,本名《草堂詩箋》,其自序內標識注例甚詳,與此本不合。宋犖謂杜詩評點自劉辰翁始。劉本無注,元大德間有高楚芳者,刪存諸注,以劉評附之。此本疑即楚芳編也。辰翁評所見至淺,其標舉尖新字句,殆於竟陵之先聲。王士禎乃比之郭象注莊,殆未爲篤論。

至編中所集諸家之注,真贗錯雜,亦多爲後來所抨彈。然宋以來注杜諸家,鮮有專本傳世,遺文緒論,頗賴此書以存。其蓽路

藍縷之功,亦未可盡廢也。

△《杜詩攟》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唐元竑撰。元竑字遠生,烏程人。萬曆戊子舉人。明亡,不食死,論者以“首陽餓夫”比之。是編乃其讀杜詩時所劄記。所閱蓋千家注本,其中附載劉辰翁評,故多駁正辰翁語。自宋人倡“詩史”之說,而箋杜詩者遂以劉昫、宋祁二書據爲稿本。一字一句,務使與紀傳相符。夫忠君愛國,君子之心。感事憂時,風人之旨。杜詩所以高於諸家者,固在於是。然集中根本不過數十首耳。詠月而以爲比肅宗,詠螢而以爲比李輔國,則詩家無景物矣。謂紈袴下服比小人,謂儒冠上服比君子,則詩家無字句矣。元竑所論,雖未必全得杜意,而刊除附會,涵泳性情,頗能會於意言之外。其中如“白鷗沒浩蕩”句,必抑蘇軾而申宋敏求。

“宛馬總肥秦苜蓿”句,正用漢武帝離宮種苜蓿事,而執誤本春苜蓿事以爲不對漢*姚。又往往喜言詩讖,尤屬不經。然大旨合者爲多,勝舊注之穿鑿遠矣。

△《杜詩詳註》二十五卷、《附編》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仇兆鼇撰。兆鼇字滄柱,鄞縣人。康熙乙丑進士。官至吏部侍郎。是書乃康熙三十二年兆鼇爲編修時所奏進。凡詩注二十三卷,雜文注二卷。後以《逸杜》、《詠杜》、《補杜》、《論杜》爲《附編》上下二卷。其總目自二十八卷以下尚有《仿杜》、《集杜》諸卷,皆有錄無書,疑欲續爲而未成也。每詩各分段落,先詮釋文義於前,而徵引典故列於詩末。其中摭拾類書,小有舛誤者。如注“忘機對芳草”句,引《高士傳》“葉幹忘機”。今《高士傳》無此文。即《太平御覽》所載嵇康《高士傳》幾盈二卷,亦無此文。又注“宵旰憂虞軫”句,不知二字本徐陵文,乃引《左傳》注“旰食”,引《儀禮》注“宵衣”。考之鄭注,宵乃同綃,非宵旦之宵也。至《吟杜》卷中載徐增一詩,本出其《說唐詩》中。所謂“佛讓王維作,才憐李白狂”者,蓋以維詩雜禪趣,白詩多逸氣,以互形甫之謹嚴。兆鼇乃改上句爲“賦似相如逸”,乖其本旨。如此之類,往往有之,皆不可據爲典要。然援據繁富,而無千家諸注僞撰故實之陋習。核其大局,可資考證者爲多,亦未可竟廢也。

△《王右丞集箋註》二十八卷、《附錄》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唐王維撰,國朝趙殿成注。殿成字松谷,仁和人。王維集舊有顧起經分類注本,但注詩而不及文,詩注亦間有舛漏。殿成是本,初定稿於雍正戊申,成書於乾隆丙辰。鉤稽考訂,定爲古體詩六卷、近體詩八卷。皆以元劉辰翁評本所載爲斷。其別本所增及他書互見者,則爲外編一卷。其雜文則厘爲十三卷,併爲箋註。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明末大寇首

明末大寇首

焚天魚
明末北方連年大旱,宗室官吏豪紳敲骨吸髓,黔首欲求一活命而不可得。穿越爲流民的李陽,不甘願活活餓死,斬木爲兵,誓要攪得這天下換個人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建奴坐的,兵戶坐的,流民爲何坐不的。他誓要覆沒大明,北進遼東,替漢人在這個航海大時代裏,發出時代最強音。 明末大寇首
都市 連載 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