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9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又以《王縉進表》、《代宗批答》、《唐書》本傳、世系、遺事及同時唱和、後人題詠爲一卷,弁之於首。以詩評、書錄、年譜爲一卷,綴之於末。其年譜亦本傳、世系之類,後人題詠亦詩評、畫錄之類,而一置於後,一置於前,編次殊爲未協。又集外之詩既爲外編,其論畫諸篇亦集外之文,疑以傳疑者,而混於文集,不復分別,體例亦未畫一。然排比有緒,終較他本爲精審。其箋註往往捃拾類書,不能深究出典。即以開卷而論,“閶闔”字見《楚辭》,而引《三輔**》。
“八荒”字見《淮南子》,而引章懷太子《後漢書注》。“胡牀”字見《世說新語》桓伊、戴淵事,而引張端義《貴耳集》。“朱門”字亦見《世說新語》支遁語,而引程大昌《演繁露》。“雙鵠”字自用古詩“願爲雙黃鵠”語,而引謝維新《合璧事類》。“絕跡”字見《莊子》,而引曹植《與楊修書》。皆未免舉末遺本。然於顧注多所訂正。又維本精於佛典,顧注多未及詳。殿成以王琦熟於三歲,屬其助成,亦頗補所未備。核其品第,固猶在顧註上也。
△《高常侍集》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唐高適撰。適,《唐書》作渤海人。其集亦題曰渤海。《河間府志》據其《封邱縣》詩“我本漁樵孟諸野”句,又《初至封邱》詩有“去家百里不得歸”句,定爲梁、宋間人。然集中《別孫沂》詩題下又注“時俱客宋中”,則又非生於梁、宋者。志所辨,似亦未確。考唐代士人多題郡望,史傳亦復因之,往往失其裏籍。劉知幾作《史通》,極言其弊,而終不能更。適集既無定詞,則亦闕疑可也。其集《唐志》作十卷。《通考》又有集外文一卷,詩一卷。此本從宋本影鈔,內“廓”字闕筆,避寧宗嫌名,當爲慶元以後之本。凡詩八卷、文二卷。其集外詩文則無之。考明人所刻適集,以《太平廣記》高鍇侍郎墓中之狐妖絕句“危冠高髻楚宮妝,閒步前庭趁夜涼。自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一首,並載入之,蕪雜殊甚。又《九日》一詩見宋程俱《北山集》,毛奇齡選唐人七律亦誤題適作。此本不載,較他本特爲精審。第十卷中有《賀安祿山死表》,稱“臣得河南道及諸州牒,皆言逆賊安祿山苦痛而死,手足俱落,眼鼻殘壞”。則祿山竟以病死,與史載李豬兒事迥異。蓋兵戈雲擾,得諸傳聞之故也。
△《孟浩然集》四卷(江蘇蔣曾瑩家藏本)
唐孟浩然撰。浩然事蹟具《新唐書文藝傳》。前有天寶四載宜城王士源序。
(案士源即補《亢倉子》之王士元。其事亦見序中。此作源字,蓋傳寫異文。)
又有天寶九載韋滔序。士源序稱“浩然卒於開元二十八年,年五十有二。凡所屬綴,就輒譭棄,無復編錄。鄉里購採,不有其半。敷求四方,往往而獲。今集其詩二百一十七首,分爲四卷”。此本四卷之數,雖與序合,而詩乃二百六十二首,較原本多四十五首。洪邁《容齋隨筆》嘗疑其《示孟郊》詩時代不能相及。今考《長安早春》一首,《文苑英華》作張子容,而《同張將軍薊門看燈》一首亦
非浩然遊跡之所及。則後人竄入者多矣。士源序又稱詩或闕逸未成,而制思清美,及他人酬贈,鹹次而不棄。而此本無不完之篇,亦無唱和之作。其非原本,尤有明徵。排律之名,始於楊宏《唐音》,古無此稱。此本乃標排律爲一體。其中《田家元日》一首、《晚泊潯陽望香爐峯》一首、《萬山潭》一首,《渭南園即事貽皎上人》一首,皆五言近體,而編入古詩。《臨洞庭》詩舊本題下有“獻張相公”四字,見方回《瀛奎律髓》。此本亦無之。顯然爲明代重刻,有所移改。
至序中“丞相范陽張九齡等與浩然爲忘形之交”語,考《唐書》,張說嘗謫嶽州司馬,集中稱“張相公”、“張丞相”者凡五首,皆爲說作。若九齡則籍隸嶺南,以“曲江”著號,安得署曰“范陽”?亦明人以意妄改也。以今世所行別無他本,姑仍其舊錄之,而附訂其舛互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