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3/10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可以選者之誤,並集矢於作者哉!今錄其全集,庶幾知劍南一派自有其真,非淺學者所可藉口焉。
△《渭南文集》五十卷、《逸稿》二卷(內府藏本)
宋陸游撰。遊晚封渭南伯,故以名集。陳振孫《書錄解題》作三十卷。此本爲毛氏汲古閣以無錫華氏活字版本重刊。凡表箋二卷,劄子二卷,奏狀一卷,啓七卷,書一卷,序二卷,碑一卷,記五卷,雜文十卷,墓誌、墓表、壙記、塔銘九卷,祭文、哀辭二卷,《天彭牡丹譜》、《致語》共爲一卷,《入蜀記》六卷,詞二卷,共五十卷。與陳氏所載不同。疑三字五字筆畫相近而訛刻也。末有嘉定三年遊子承事郎知建康府溧陽縣主管勸農事子遹跋,稱“先太史未病時,故已編輯。凡命名及次第之旨,皆出遺意,今不敢紊”。又述遊之言曰:“《劍南》乃詩家事,不可施於文,故別名《渭南》。如《入蜀記》、《牡丹譜》、《樂府詞》本當別行,而異時或至失散。宜用廬陵所刊歐陽公集例,附於集後”云云。
則此集雖子遹所刊,實遊所自定也。遊以詩名一代,而文不甚著。集中諸作,邊幅頗狹。然
元祐黨家,世承文獻,遣詞命意,尚有北宋典型。故根柢不必其深厚,而修潔有餘;波瀾不必其壯闊,而尺寸不失。士龍清省,庶乎近之。較南渡末流以鄙俚爲真切,以庸沓爲詳盡者,有云泥之別矣。遊《劍南詩稿》有《文章詩》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瑕疵,豈復須人爲。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其文固未能及是,其旨趣則可以概見也。
《逸稿》二卷,爲毛晉所補輯。史稱遊晚年再出,爲韓侂冑撰《南園閱古泉記》,見譏清議。今集中凡與侂胄啓,皆諱其姓,但稱曰丞相。亦不載此二記。惟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有其全文,晉爲收入《逸稿》,蓋非遊之本志。然足見愧詞曲筆,雖自刊除,而流傳記載,有求其泯沒而不得者。是亦足以爲戒矣。
△《放翁詩選前集》十卷、《後集》八卷、附《別集》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宋羅椅、劉辰翁所選陸游詩也。前集椅所選,元大德辛丑其孫儆始刻之。前有儆自序。後集辰翁所選,前後無序跋。椅間有圈點而無評論,辰翁則句下及篇末頗有附批。大致與所評杜甫、王維、李賀諸集相似。明人刻辰翁評書九種,是編不在其中。蓋偶未見此本。詳其詞意,確爲須溪門徑,非僞託也。末有明人重刻舊跋,蠹蝕斷爛,幾不可讀,並作者姓名亦莫辨。其可辨者,惟稱弘治某年,得於餘杭學
究家,屬其同年餘杭知縣冉孝隆校刻之耳。又稱“《放翁集》抄本尚存,然聞而未嘗見。獨羅澗谷、劉須溪所選在。勝國時書肆嘗合而梓行,以故轉相抄錄,迄今漸出。而印本則見亦罕矣”云云。據其所言,則兩人本各自爲選。
其前集、後集之目,蓋元時坊賈所追題矣。跋又有“復者去之”之語。故兩集所錄,無一首重見。末附爲別集一卷,不題編纂名氏。其詩皆見《瀛奎律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