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1/10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檜亭集》九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丁復撰。復字仲容,天台人。延祐初遊京師,與楊載、範梈同被薦,而復辭不就。放情詩酒,浪跡江淮間。凡三徙居,晚乃僑寓於金陵之城北。平生所作不下數千篇,脫稿即棄去,故多所散佚。其婿饒介之及其門人李謹之各據所得,蒐輯成帙。介之所編稱《集》,謹之所編稱《續集》,今皆未見其本。此本乃至正十年南臺監察御史張惟遠合二集編爲九卷,刊於集慶學舍者。其稱《檜亭》,蓋以所居有雙檜,復日哦詩其下,因以爲名。集中有《次韻介之雙檜亭詩》,即其地也。復詩不事雕琢,而意趣超忽,自然俊逸。其才氣橫溢,魏文帝所謂筆墨之性殆不可勝者,幾乎近之。偶桓《乾坤清氣集》多錄其詩,如《餞趙公子》、《送王伯庸》、《郭生生子》諸詩,字句或有小異,殆由傳本各殊。又蘭堂上人之《金陵因寄憲府張使君》諸詩,此集不載,則遺稿散落人間,饒介之等偶然未見者矣。
△《伊濱集》二十四卷(永樂**本)
元王沂撰。沂字思魯,先世雲中人,徙於真定。父元父,官至承事郎,監黃池稅務。馬祖常《石田集》有所作《元父墓碣銘》,敘其家世甚詳,而沂始末不概見。今以集中所自述與他書參考之,尚可得其大略。據馬祖常《碣銘》,稱與沂同榜,則當爲延祐初進士。據集中《送李縣令序》,則嘗爲臨淮縣尹。據《義應侯廟記》,稱延祐四年佐郡伊陽,考《地理志》,伊陽在嵩州,則嘗爲嵩州同知。又詩中有“綸巾羽服臥伊濱”之句,則集名《伊濱》,亦即起於此時。據《祀南鎮》、《北嶽》諸記,則至順三年嘗爲國史院編修官。據《送瞿生序》及《胡節母詩序》諸篇,則元統三年嘗在國子學爲博士。據《送餘闕序》稱元統初佐考試,見闕對策云云,則嘗入試院同考,而餘闕實爲所得士。據《祀西鎮記》、《御書跋》諸篇,則至元六年嘗爲翰林待制,並嘗待詔宣文閣。又《宋》、《遼》、《金》三史成於至正五年,而書前列修史諸臣,有“總裁官中大夫禮部尚書王沂”之名,則是時已位至列卿。其後遷轉,遂不可考,疑即致仕以去。然集中《壬寅紀異詩》,有“壬寅仲春天雨雹,南平城中晝驚愕。自從兵革十年來,澒洞風塵亙沙漠”之句。又《鄰寇逼境倉皇南渡詩》,有“鄰邑舉烽燧,長驅寇南平。中宵始聞警,挈家速遠行”之句。又有《寓吉安林塘避桃林兵警詩》。壬寅爲至正二十二年,正中原盜起之時。距沂登第已五十載,尚轉側兵戈間,計其年亦當過七十矣。沂歷躋館閣,多居文字之職。廟堂著作,多出其手。與傅若金、許有壬、周伯琦、陳旅等俱相唱和。故所作詩文,舂容和雅,猶有先正軌度。惜其名不甚著,集亦絕鮮流傳,選錄元詩者並不能舉其名氏。今從《永樂**》中裒掇編次,釐爲二十四卷。庶梗概尚具,不致遂就湮沒焉。
△《淵穎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元吳萊撰。萊字立夫,浦陽人。延祐中復科舉之制,以《春秋》貢於鄉,試禮部不第。後以薦署饒州路長薌書院山長,未行而卒。年僅四十四。其門人金華宋濂等私諡爲淵穎先生。據其諡議,取經義玄深爲淵,文詞貞敏爲穎也。萊與黃溍、柳貫並受業於宋方鳳,再傳而爲宋濂,遂開明代文章之派。故年不登中壽,身未試一官,而在元人中屹然負詞宗之目,與溍、貫相埒。遺稿甚夥,濂爲摘其有關學術議論之大者,編爲斯本,青田劉基序之。碑文、諡議一卷,別爲《附錄》。張綸《林泉隨筆》曰:“吳立夫《諭倭書》,蓋其十八歲所作,規模仿司馬相如《諭蜀》文。其末所述諭其王之言,雖古之辨士,莫能過也。其他《大遊》、《觀日》兩賦,與夫《形釋》、《泰誓論補》、《牛尾歌》等篇,皆雄深卓絕,真先秦、先漢間作者。”黃溍亦稱其文嶄絕雄深,類秦漢間人。皆未免溢量。
胡助謂“他人患其淺陋,而萊獨患其宏博”,斯爲篤論矣。王士禎《論詩絕句》有曰:“鐵崖樂府氣淋漓,淵穎歌行格儘奇。耳食紛紛說開寶,幾人眼見宋元詩。”實舉以配楊維楨。而其所選七言古詩,乃錄萊而不錄維楨。蓋維楨爲詞人之詩,萊則詩人之詩,恃氣縱橫,與覃思冶煉門戶固殊。士禎《論詩絕句》作於任揚州推官時。而《古詩選》一書,則其後來所定,所見尤深也。
△《黃文獻集》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黃溍撰。溍有《日損齋筆記》,已著錄。其文原本經術,應繩引墨,動中法度。學者承其指授,多所成就。宋濂、王禕皆嘗受業焉。《濂序》稱所著《日損齋稿》二十五卷,溍歿後縣尹胡惟信鍥梓以傳。又有危素所編本爲二十三卷。今皆未見。此本乃止十卷。前有嘉靖辛卯《張儉序》,稱舊本頗闕失,且兼載其一時泛應異端之求者,恐非公意也。索世家得善本,及公所爲筆記一編,稍加刪定,付建甌尹沈璧、陳珪重梓以傳云云。則儉已有所刊削,非濂所序之本。
卷首題“虞守愚、張儉同校”一行,又題“溫陵張維樞重選,會稽王廷曾補訂”一行。則二人又有所竄易,並非儉所刻之本。卷數不同,有自來矣。明人誕妄,凡古書經一刊刻。必遭一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