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1/10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白石山房逸稿》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張孟兼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人。洪武初,徵爲國子監學錄,與修《元史》。以太常丞出爲山西按察司僉事。遷山東按察司副使,以執法不阿,爲吳印所誣訐,棄市。《明史文苑傳》附載《趙壎傳》中。《藝文志》載《孟兼文集》六卷。焦竑《國史經籍志》亦同。其本久已散佚。近時有孟兼十一世孫思煌者,始掇拾他書所載,重編定爲五卷。而集內收他人唱和題贈之作幾十之七八,孟兼著作乃寥寥無多。此本不知何人所輯,視思煌本較多數首,疑尚出明人裒集,故思煌未之見也。孟兼與宋濂同裏,其被召也,濂實薦之。太祖與劉基論一時文人,基稱宋濂第一而己居其次,又其次即孟兼。今雖不睹其全集,而即二卷以觀,其詩文溫雅清麗,具有體裁,而龍驤虎步之氣,亦隱然不可遏抑。接跡二人,良足驂駕。基雖一時之論,即以爲定評可矣。
△《滄螺集》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孫作撰。作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江陰人。元至正末,避兵於吳。
初受張士誠之招,旋去之松江。洪武癸丑,召修日曆。書成,除翰林院編修。以老病乞外,授太平府教授。入爲國子助教,尋遷司業。以事廢爲民。後復官長樂縣教諭。作自號東家子,宋濂爲作《東家子傳》,推挹甚至。《明史文苑傳》附載《陶宗儀傳》末。是集凡詩一卷、文五卷。其詩力追黃庭堅,在元季自爲別調。集中《與陳檢校詩》有曰:“蘇子落筆崩海江,豫章吐句敵山嶽。湯湯濤瀾絕崖岸,崿崿木石森劍槊。二子低昂久不下,藪澤遂包貙與鱷。至今雜遝呼從賓,誰敢崛強二子角。吾尤愛豫章,撫卷氣先愕。磨牙咋舌熊豹面,以手捫膺就束縛。士如此老固可佳,不信後來無繼作。”其宗旨灼然可見。然才力不及庭堅之富,鎔鑄陶冶亦不及庭堅之深,雖頗拔俗而未能造古。《東家子傳》一字不及其詩,蓋有微意,非漏略也。至於文則磊落奇偉,而隱有程度,卓然足以自傳。
《東家子傳》謂“他人之文束於理則詞不暢,肆於詞則理不直。惟作洞矚千古之上,析之則理勝,闢之則詞嚴,動有據依,皆非臆說”。《明史文苑傳》亦稱其文“醇正典雅”雲。
△《臨安集》六卷(永樂**本)
明錢宰撰。宰字子予,一字伯均,會稽人。元至正中中甲科。親老不赴公車,教授於鄉。明初徵修《禮樂書》,尋以病去。洪武六年授國子助教。以賦《早朝詩》忤旨,遣歸。二十七年又召修《書傳會選》。書成,優賚,加博士致仕。事蹟附見《明史趙俶傳》。考集中《金陵形勝論》,末署“洪武二十七年六月國子博士致仕錢宰進”。是致仕即在奉召之年。蓋留京師者不及一歲也。宰學有原本,在元末已稱宿儒,韓宜可、唐之淳皆其弟子。其詩吐辭清拔,寓意高遠,刻意古調,不屑爲豔仄之體。徐泰《詩談》譬以霜曉鯨音,自然洪亮。古文雖非所擅長,而謹守法度,亦無卑冗之習。其集《明史藝文志》、焦竑《國史經籍志》俱未著錄.則在明代行世已稀.今從《永樂**》中採掇編排。參以諸選本所錄,厘爲六卷,以備明初之一家。宰本浙東人,集以“臨安”名者,蓋自以爲吳越武肅王十四世孫,從其舊貫也。
△《尚絅齋集》五卷(編修朱筠家藏本)
明童冀撰。冀字中州,金華人。洪武九年徵入書館,後爲湖州府教授。調北平,坐罪死。此集不知何人所編,分詩文爲二集,體例雜糅,殆不可讀。就其編目考之,原目當爲《金華集》、《南行集》、《霅川集》、《北遊集》四種。前三集兼載詩文,惟《北遊集》有詩無文。後人不知古法,以詩歸詩,以文歸文,分爲二集。而詩文之中,又不各歸其類。前後復疊,職此之由。幸其雖經割裂,尚未竄亂,其次第猶有端緒可尋。今詳考標題,仍分爲四集,中間時有闕文。又《霅川集》末《跋唐五王醉歸圖》一篇、《書柳子厚伊尹五就桀贊後》一篇、《書王簡死事傳後》一篇、《書金節婦傳後》一篇、《書集芳詩文卷後》一篇、《卜釋》一篇,悉有錄無書。蓋蠹蝕殘闕,今亦仍其舊。冀在明初,與宋濂、張羽、姚廣孝相唱和,詞意清剛,不染元季綺靡之習。雖名不甚著,而在一時作者之中,固亦足相羽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