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2/10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考古文集》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趙捴謙撰。捴謙有《六書本義》,已著錄。《明詩綜》引黃宗羲之言,謂其詩集名《考古餘事》,凡千首,不傳於世。今考焦竑《國史經籍志》,捴謙集已不著錄。黃虞稷《千頃堂書目》雖列其名,而不著卷數,則亦未見原本,信乎其久不傳也。此本所錄詩僅十餘篇,古文亦只五十餘篇。前有順治丁酉《黃世春序》,稱“其子孫式微已甚,而能錄其遺集,出沒於藏書之家,殆天將藉是而彰考古”云云。蓋其後人掇拾散亡,重裒成帙者耳。集後附遺言十六條,又載其裔孫諸生頀《上瓊州姜參政請複姓書》,及與浙中族姓札數通。蓋捴謙沒後,其幼子流寓海南,依母族冒吳姓,故頀請於姜而復之。又捴謙所作《造化經綸圖》,亦附於後,編次頗無條理。然傳刻先集者多因祖父以附子孫,自
宋元以來即往往以文集爲家牒。陋例相沿,亦不自是編始矣。捴謙以小學名家,不甚以文章著。此本又僅存殘賸,未必得其精華,而意度波瀾,頗存古法,究與鈔語錄者有別。是則學有原本之故也。
△《劉彥昺集》九卷(編修汪汝藻家藏本)
明劉炳撰。炳字彥昺,以字行,鄱陽人。洪武初,獻書言事,授中書典籤。
出爲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閱兩考,引疾歸。《明史文苑傳》附載《王冕傳》中。所著詩文本名《春雨軒集》,乃其門人劉子昇所編,楊維楨嘗爲評定。
其評亦附載集中,維楨及危素、宋濂、徐矩皆爲作序,王禕、俞貞木、周象初皆爲作跋。此本題曰《劉彥昺集》,不知何人所改也。炳當元季兵亂時,與弟煜結里閈相保,寇至輒卻走。依餘闕於安慶,以其孤軍不振,辭歸。蓋亦才識之士。
故詩格伉爽挺拔,類其爲人。惟末附雜文一卷,氣象苶弱,殊遜其詩。知所長不在此,特以餘事及之耳。案炳事蹟略具《明史文苑傳》中。而《江西通志》引《豫章人物誌》,所紀炳歷官本末與史多有不合。如《史》雲“炳至正中從軍於浙”。而《志》乃雲“爲參政於光使金陵”,不知所據。《史》雲“炳以言事爲典籤”,而《志》乃雲“先參贊沐總制守鎮江,尋授廣東衛知事”。考其《吊餘闕墓》文,結銜稱大都督府掌記,在洪武十二年。而《哀曹國公》詩有“三年參記府”句,《沐西平輓詩》有“十年參幕府”句。李文忠以洪武三年領大都督事,沐英以洪武四年同知大都督府。以年數計之,不應未授典籤,先參贊沐英軍事,前後亦相舛迕。蓋稗官野史,傳聞異詞,往往如此。今一以《史》文爲據,而並存其同異以備考覈。又舊本中書元國號皆作“原”字。蓋以明初刊版之時,猶未奉二名不偏諱之詔,故以“原”代“元”,而傳寫者仍之歟。事隔前朝,理無避忌。今悉改正,從本文焉。
△《藍山集》六卷(永樂**本)
明藍仁撰。仁字靜之,崇安人。《明史文苑傳》附載《陶宗儀傳》末,稱“元末杜本隱居武夷山,仁與弟智往師之。授以四明任松鄉詩法,遂謝科舉,一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又稱其明初內附,隨例徙臨濠,則必嘗仕張士誠。又集中有《甲寅仲冬攝官詩》。甲寅爲洪武七年,則放歸又嘗仕宦,特其始末不可考耳。仁詩規摹唐調,而時時流入中晚。蔣易作是集序,稱:“其和平雅澹,詞意融怡,語不彫鎪,氣無脂粉,出乎性情之正,而有太平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