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5/10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王鏊撰。鏊有《史餘》,已著錄。鏊以制義名一代。雖鄉塾童稚,才能誦讀八比,即無不知有王守溪者。然其
古文亦湛深經術,典雅遒潔,有唐宋遺風。
蓋有明盛時,雖爲時文者亦必研索六籍,汎覽百氏,以培其根柢,而窮其波瀾。
鏊困頓名場,老乃得遇。其澤於古者已深,故時文工而古文亦工也。史稱鏊上言欲仿前代制科,如博學鴻詞之類,以收異才。六年一舉。尤異者,授以清要之職。
有官者加秩。數年之後,士類濯磨,必以通經學古爲高,脫去謏聞之陋。時不能用。又稱鏊取士尚經術,險詭者一切屏去。弘、正間文體爲一變,則鏊之所學可知矣。集中《尊號議》、《昭穆對》,大旨與張璁、桂萼相合。故霍韜爲其集序,極爲推挹,至比於孔門之遊、夏,未免朋黨之私。然其謂鏊早學於蘇,晚學於韓,折衷於程朱,則固公論也。其《河源考》一篇,能不信篤什所言,似爲有見。而雜引佛典、道書以駁崑崙之說,則考證殊爲疏舛。此由明代幅員至嘉峪關而止,軺車不到之地,徒執故籍以推測之,其形響揣摩,固亦不足怪矣。
△《鬱洲遺稿》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梁儲撰。儲字叔厚,號厚齋,晚號鬱洲,廣東順德人。成化戊戌進士。官至華蓋殿大學士。諡文康。事蹟具《明史》本傳。是集其子次挹所編。初名《鬱洲集》,香山黃佐爲之序。後其孫孜官中書舍人,從內閣錄其奏疏,補入集中,釐爲十卷,故名曰《鬱洲遺稿》。即此本也。儲歷事三朝,當武宗末造,正杌隉不寧之時,乃能嶽嶽懷方,彌縫匡救。集中所載奏疏,如武宗自封鎮國公,則上疏力阻。許給秦王關中閒田爲牧地,則草敕時爲危言以動聽,事遂得寢。又力請回鑾疏至八九上,無非惓惓忠愛之忱。雖辭乏華腴,而義存規諫,亦可雲古之遺直矣。胡維霖《墨池浪語》乃引楊慎之言,謂“《明通紀》一書乃儲弟梁億所撰。
故以不草《威武大將軍敕》歸之於儲,其實寫《威武大將軍敕》者儲也。內閣有敕書稿簿,綴撰文者姓名,何可誣也”云云。其說獨異,然稿簿果存,不應終明之世無一人見而言之,《明史》本傳亦無明文,置之不論可也。至於集中詩文,寥寥無幾,體格亦不甚高。《黃佐序》稱其生平著作多不存稿,蓋非其注意之所在雲。
△《見素文集》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續集》十二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林俊撰。俊字待用,號見素,莆田人,成化戊戌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諡貞肅,事蹟具《明史》本傳。俊始以糾權璫遠謫。及撫江右,則抗逆藩;撫西蜀,則平巨寇,爲弘、正間名臣。晚年再起,齗齗持正。卒以不附合張璁、桂萼,致歿後削籍,葬以士禮,尤見後凋之節。所著詩文,《張詡序》謂俊致仕之時手編成集者五十餘卷。此本文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續集》詩文十二卷,兼及其起廢以後所作,並附以遺疏四首,與《詡序》不符。蓋已出後人裒輯,非俊自編之原本也。俊爲文,體裁不一,大都奇崛博奧,不沿襲臺閣之派。其詩多學山谷、後山兩家,頗多隱澀之詞,而氣味頗能遠俗。奏議分《兩曹》、《外臺》、《內臺》、《西征》、《起輔》、《新政》、《秋臺》六稿,無不委曲詳盡,通達事機。平生經略,此足見其大凡矣。又案王鳳靈《續集序》,稱俊原有詩集十四卷,此本無之。別有《西征集》,凡詩歌二百二篇、跋二篇、賦一篇、書二十二篇、祭文二十四篇、序四篇、記五篇,亦不以詩爲一集。觀其孫及祖《跋》,稱重梓是書而詩集尚闕。是當時本未同刊,故流傳頗鮮。今仍其原第著錄雲,△《古城集》六卷、《補遺》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