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選自郭慶藩《莊子集釋》本

秋水隨着時令到來,千百條川流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之形。於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爲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裏了。他順着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的盡處。於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說:“俗語說:‘自以爲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已了。’這正是說我呀。而且,我還曾經聽說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現在我看到你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你的門下,那是多麼危險,我將會永遠被譏笑於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說:“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談海之大,因爲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侷限;夏天的蟲,不能跟它談冬天的冰,因爲它受到氣候時令的限制;知識淺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談大道理,因爲他被拘束於狹隘的教育。現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纔可以同我談論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條川流都歸注到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停止而不溢出;從尾閭流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流盡而又不空;無論春天或秋天,大海總沒有變化;無論乾旱水澇,大海永遠沒有感覺。這就是大海勝過江河水流之處,海水不能以容量來計算,但我從來沒有以此自誇,我自以爲形體同於天地,氣魄受於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象太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麼會因此自大呢。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不就象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裏嗎?整個中國在四海之內,不是象太倉中的一粒細米嗎?世上的物類數以萬計,人只是萬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許多人,生長了許多穀物糧食,通行着許多舟船車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比較起來,不是象馬身上的一根毛嗎?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繼承和爭取的,講仁義的儒者所擔憂的,講任勞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這些東西。可是伯夷卻爲了節義之名而辭讓不受,仲尼爲了顯示多知博聞而講個不停,這是他們在自我誇耀,不是象你剛纔自誇其水之大一樣嗎?”

河伯說:“那麼,我把天地看得很大,把毫末看得很小,行嗎?”

北海若說:“不行。萬物的量無窮無盡,時間無有止境,性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切事物的終與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從遠近各個角度觀察萬物,所以他看到小的不以爲小,看到大的不以爲大,因爲他知道物量無有窮盡。他理解事物,必求證於今古,以今事證古事,古事雖遠,也看得很明白;以古事證今事,今事雖近在手頭,也有不可理解的地方。因此他知道時間不會終止。他又看透了盈虛消長的規律,所以有所得不以爲喜,有所失也不以爲憂,因爲他知道性分不會永遠不變。他又明白人生的大道,所以生活着並不感到喜悅,死亡也不以爲是禍災,因爲他知道萬物終始的變化也是不固定的。計算一個人所知道的估不如他所不知道的那麼多;一個人生存的時間,不如他未生的時間那麼長。人們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求得掌握無限大的知識,就只會感到迷惑而不能滿足。由此看來,你又怎麼能知道毫末可以定爲最微小的標準,又怎麼能知道天地可以作爲最大的極限?”

河伯說:“世人的議論都說,‘最微細的東西是無形的,最大的東西是無限的’。這是真實情況嗎?”

北海若說:“站在小的角度去看大的東西,是看不到極限的;站在大的角度去看細微的東西,是看不清楚的。所謂精,是最爲微小的;所謂垺,是最爲龐大的,所以能夠看出不同的區分,這是形態上具有的區別。所謂精和粗,都只能憑藉有形態的東西來判斷。無形態的東西,就不能用數字來區分;沒有範圍的東西,不是數字所能算清。凡是可以用語言論述的東西,都是粗大之物;只能意識到的東西,便是細微之物。語言所不能論述,意識所不能觀察到的,就不能用精粗去衡量了。因此,得道的大人先生的行爲,不會出於害人,但也不重視給人以仁義恩惠;他們的行動不爲求利,也不以做門隸奴僕爲賤;他們不爭奪財貨,但也並不讚賞辭讓;做事不借助他人,不讚美自食其力者,也不輕視貪污的人。他們的行爲既與一般世俗人不同,卻並不主張高傲怪僻;表現和衆人一樣,也不賤視諂佞的人。

世俗的官爵利祿,對他們起不了鼓勵作用;刑罰侮辱,也不足以成爲羞恥。他們知道是非不是一定的區別,大小也不是一定的標準。聽說:‘有道的人不求名聲,品德極高的人不自顯其德,偉大的人都是忘我無私的。’這些人都是最能守性分的人。”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官運:從遇到美女書記開始

官運:從遇到美女書記開始

獵奇霸王兔
剛直不阿,但卻多謀善斷。嫉惡如仇,但諳鬥爭謀略。李初年是如包公般的幹部。愈挫愈勇,絕不妥協!他誓要在這條道路上闖出一番天地!
都市 連載 42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