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被包圍的一代 (第4/16頁)
弗羅拉·湯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們對顏色也有偏見。紅罩衫!輕佻的女人才穿那麼紅的衣服。綠色肯定會招來黴運的!村裏人覺得綠色不能穿,乾脆把綠衣裳在家染成了藍色或棕色。黃色和紅色一樣太招搖,那時候大家也不太時興穿黃色。總的來說,他們喜歡深色或者中性的顏色。藍色是百搭色,海藍和天藍都是最受歡迎的顏色,鮮亮又天然。
反而是女僕人裙子的色彩漂亮得多:紫羅蘭、粉紅、鵝黃和白色相間。這些衣裳適合小姑娘五朔節 和夏天去教堂穿。
對母親們來說,剪裁比顏色重要。寬袖子就要足夠寬,窄袖子就要貼身地窄。那時候的裙子都是長裙,一直到腳面。裙角可以有褶皺或者荷葉邊的花樣,或者將背後的裙襬束起來。婦女們會花上好幾天改裙角改到恰到好處,把褶子的樣式改來改去。
村裏的潮流滯後無疑拯救了衣櫥,那些外面淘汰了的衣服在這裏還正在流行。許多沒怎麼穿過的衣服都會從包裹裏寄過來。最初禮拜日必備的衣着是披肩,一件黑綢的小披肩或者一條有長流蘇的披肩就很入時了。有些婦女和姑娘有這種披肩,他們驕傲地穿去教堂,或者主日學校的時候戴着披肩,胸前別上玫瑰或天竺葵。
帽子的樣式則是煙囪型的,高高的稻草帽,窄帽檐,前面是裝飾的假花。後來,帽型改成了寬沿和皇冠型的帽身。高帽子流行過,後來不時興了,婦女們都不願意戴了。
那時還用裙撐,現在想起不可思議,但確實是當時村裏最時髦的穿法,而且流行的時間最長。做個裙撐基本不花錢,家裏隨便幾塊舊布捲成型就能墊在罩衫下了。很快,除了年紀大的婦女和年紀特別小的女孩以外,村裏所有女性都得意地穿上了裙撐。埃德蒙還記得村裏最後一個還在堅持穿裙撐的女人,連拎着豬食桶的時候還穿着裙撐。
對時尚的熱愛爲生活增添了樂趣,讓貧困的生活不那麼難捱。貧困卻趕不走。有了天鵝絨的披肩卻沒像樣的鞋子;有了漂亮的罩衫卻沒大衣。除了食物充裕,像孩子的衣服、牀單毛巾,杯杯碟碟之類的物品總是不夠用。
週一是大家的洗衣日,處處是忙活的景象。花園裏和到井裏取水的路上都回蕩着“你覺得天氣怎麼樣?”“ 衣服能幹嗎?”之類的對話。 洗衣日的早晨沒人在角落東家長西家短地閒扯。那時還沒洗衣皁和洗衣粉,要想衣服洗得乾淨就要花大力氣搓洗。那時也沒特殊的洗衣桶,只好用一隻大鍋在火上把水煮沸,用熱水泡衣服。熱水燒開的時候一屋子都是煙塵和水汽。小孩子在母親裙邊晃來晃去,礙着大人幹活。母親們時常被纏得又躁又火。
衣服洗好後被掛在晾衣繩上或者乾脆在籬笆上攤開。天氣陰溼的時候,只好在室內晾衣服。那樣的話,一家人都會在溼答答的衣服裏穿行好幾天。
中午的粗茶淡飯一過,村婦們就有了點空閒時間。夏天,有些村婦會在屋檐下和其他婦女一起做針線活。其他的人在屋裏做針線活或者看書,或者帶着寶寶在花園透氣。有些沒有小孩的村婦喜歡在牀上打個盹。屋門一鎖,窗簾一拉,剛好能躲過外面熱火朝天的閒言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