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學校 (第6/10頁)
弗羅拉·湯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然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上學,但幾乎所有孩子都在其他方面顯示出興趣和天賦:男孩對田間勞作、農作物種植、牲口馴養和農用機械;女孩對衣着、別人的戀愛史和室內裝飾。
當時的教育主管機構執行政策時,本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原則。可惜學生們對知識的寶庫缺乏探索精神。如果孩子在離校前可以讀報或者能讀書消遣,也會寫信,他們就不願意再學更多的東西。他們對書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即將在長大後展開的新生活。
因爲許多孩子們在學校學得不情不願,女老師的生活也很不好過。
霍姆斯小姐每節課都帶着一根教鞭。這根教鞭不一定每次都用來教訓孩子,它主要是用來威懾那些不服管教的男孩。她說“手伸出來”。一些男孩子會公然在手上吐唾沫,然後把手伸到老師面前。有些孩子捱打前後嘟囔着“我要告訴我爹”。霍姆斯小姐絲毫不爲所動。每次教訓過後,在一段時間裏紀律都有顯著的改善。
那時候,只要到了十一歲,男孩就即將走出學校開始工作。他會覺得自己早就不是怕老師的小孩子了。再者說,這些鄉下孩子都很粗野,很多都和老師一樣高。
因爲畢業的標準是沒通過考試的孩子不得在十一歲前離校。所以許多孩子覺得在學校的最後一年是學校領導加予的懲罰。
家長助長了這種厭學情緒,因爲他們怨恨學校把本該掙錢的孩子給關在了學校。家長會說:“我們家小艾爾弗死讀書有什麼用?他能寫會算的。他還要學什麼?”
一個有些遠見的鄰居說:“這些年教育才是一切。沒好的教育沒法融入社會啊。”從報紙上得到新思想滲透了有些有想法的村民,雖然緩慢,卻影響深遠。村裏從孩子這代人開始被強迫接受學習知識,家長那一代不理解也是常情。
從現代教育理念來看,霍姆斯小姐隨身帶教鞭的維持紀律的方法不可取。但它的確有效。或許她和那些用同一種教育方法的老師們鋤開了土地。後來用基於兒童心理學教育方法的老師纔有機會播種。
霍姆斯小姐很少用教鞭教訓女孩和低年級的學生。對於這些孩子,站在牆角雙手放在頭上就是懲罰了。她不怎麼給鼓勵和獎勵。雖然孩子們背後直呼其名,他們還是尊重愛戴霍姆斯小姐的。假期的時候經常有穿着入時的女孩或者高大的穿着軍裝的士兵在她的門口敲門,這都是來拜訪她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