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初見燭鎮 (第1/5頁)
弗羅拉·湯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週日的清晨,村民還在睡夢中。天空呈現出粉紅色,鮮花和樹叢掛着晶瑩的露珠。路上傳來馬車駛過的聲音,那是酒館老闆的馬車來接勞拉一家。
爸爸和媽媽坐在前排。爸爸穿着最好的黑外套和灰條褲,母親穿着結婚時穿過的灰色禮服,上面有一排排的藍紫色絲帶。媽媽沒戴當時結婚戴的帽子,因爲樣式過時了。她戴着小絲絨軟帽,用寬絲帶在下巴打了個蝴蝶結。媽媽的腿上放了一籃子的禮物:一瓶接骨木酒,一隻雞,一條讓鄰居做的花邊,配上表姐的罩衫正合適。爸爸慷慨地在最後一分鐘把馬車後座堆滿了最好的蔬菜。勞拉和埃德蒙坐在後座。勞拉的腿就放在一袋捲心菜上。
爸爸哄着老灰馬繞過馬廄門:“過去,波利,老姑娘。別覺得累啊,咱們還沒上路呢。”慢慢地,爸爸失去了耐心,叫它“討厭的老馬”。路上,馬突然停下不走了,爸爸罵了句“這馬真該死!”媽媽緊張地回頭看看,彷彿擔心馬的主人聽見。孩子們在顛簸的馬車裏被彈來彈去。他們激動得像現在的孩子第一次坐飛機一樣。
坐在高高的座椅上,孩子們能看見籬笆那邊繁茂的金盞花。奶牛咀嚼着沾滿露珠的青草,透過晨霧能看見高大的馬匹。野玫瑰盛開,爸爸用馬鞭套下一捆花朵,遞給身後的勞拉。嬌豔的花朵裏有晶瑩的露珠。爸爸停下了馬車,讓媽媽牽着繮繩,自己跳下車。他把手伸到樹叢裏,手裏握着兩個藍色的鳥蛋。他讓孩子們摸了摸溫暖絲滑的鳥蛋,然後放回了鳥巢。
馬蹄發出噠噠聲,馬具發出咯吱聲,車輪發出嘎吱聲。路上沒有其他馬車。農用馬車和麪包師的篷車只在工作日出行,鄉紳的馬車放在車庫,車伕們都還在睡覺。因爲這是週日。
路邊村舍的百葉窗緊閉,花園裏只有一隻覓食的貓,和一隻啄蝸牛的畫眉。孩子們對燭鎮滿懷期待。
這一家子要去到燭鎮。村裏人從來直接說“去哪”,他們一定要加個詞變成“去到哪”。路上起起伏伏,要穿過很多小溪。
中午的時候,他們經過一個村莊。人們穿着最好的衣服走過教堂的大門。地主、農場主、地主的園丁長、校長和木匠戴着高帽。農場工人戴着圓禮帽。老人帶着柔軟的黑氈帽。衣着光鮮的女士挽着戴高帽的丈夫,孩子們乖乖地走在前面或者後面。普通村民穿着乾淨的襯衫和沒繫鞋帶的靴子,手裏提着晚餐,站在烘焙店門口。馬車繼續前進,幾匹灰色的駿馬站在車伕邊上。老師帶着學生們兩兩一隊地去主日學校。
這個村莊人口衆多,佈局精緻。路兩邊種着栗子樹,美麗的房子立在路邊。勞拉一開始以爲這就是雀起鄉。媽媽說這是某某勳爵的地產。難怪馬車和灰馬都是他的。這被叫做模範村莊,每間房子有三個臥室,水泵把水送到每戶。
爸爸說只有好人才能住在模範村莊,這就是爲什麼這麼多人去教堂。媽媽對這話不以爲然。爲了讓媽媽高興,爸爸說把晚餐送到烘焙店烤好是個好主意。他問媽媽:“你覺得把牛肘子送到烘焙店烤好怎麼樣?這樣從教堂出來,晚餐就做好了。”這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媽媽說一頓晚餐不只是烤好肉這麼簡單。再說了,怎麼能保證拿回所有烤肉流出的油。店裏經常賣烤肉的油,他們說是從大宅子裏的廚師那買的。但是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