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讀書會 (第1/8頁)
弗羅拉·湯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燭鎮綠裏的年輕人一抱怨鄉村生活的平淡無奇,就會有人反駁說:“有些村是沒啥意思。但這裏纔不是呢。咱這兒總有新鮮事發生!”這點大家都不能否認,雖然沒有年輕人喜歡娛樂,娛樂活動層出不窮。
那時沒有電影看,普通人只有夏天才有機會跳舞。冬天有教堂的社交聚會,提供小點心、室內的遊戲、一月一次的一便士讀書會,和一年一度的學校音樂會。除此之外還有輪流在會員家舉行的縫紉聚會。一個人高聲朗讀,其他人爲異教徒或是窮人縫東西。主辦家庭提供熱茶。這種工作性質的聚會是家裏條件不錯的人蔘加的。一般的村婦會舉辦“母親聚會”,這和工作性質的聚會差不多,只是大家爲自己家縫衣服,布料是委員會低價買來的,沒有茶水供應。
在聚會上的高聲朗讀沒什麼作用,底下的人都在聊天,聽不見上面人讀的什麼。大家嚼舌頭之前會加上一句“某某太太在聚會上說”或是“我聽見有人在母親聚會上說”。貌似客觀的表達其實都是流言蜚語,讓婦女們激動不已。
夏天有遠足活動。母親聚會上好幾個星期都在討論去海邊,最後總是去倫敦和動物園。唱詩班組織去伯恩茅斯或是濱海韋斯頓。孩子們坐在馬車上揮舞着小旗唱着歌,駛向附近的馬場。樹下支着桌子,桌上擺着茶點。喫完茶點後,孩子們賽跑做遊戲,筋疲力盡地回家了,一路上還是喧鬧不休。
讀書會是一種在很多地方淡出人們生活的娛樂。在燭鎮綠裏,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還很盛行。學校的教室免費作爲場地,入場費用來供電供暖。這是大衆且便宜的活動。全家一齊出動,天黑後走出家門,提着燈籠,坐在溫暖的教室裏。一便士的入場費太物有所值了。
朗讀者格林伍德先生是個鄰村的老人,他年輕的時候聽過狄更斯在公共場所朗讀作品。他努力模仿這位大師的表現手法。
格林伍德先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傾注了大量緊張的元素。他的表情隨着聲音變化,手上動作豐富。他模仿的女聲尖細,丑角讓人捧腹大笑,讀到傷心之處,低沉的聲音突然中斷,因爲他在抹眼淚。這位老先生讓狄更斯愛好者體會到了作品的美麗,村民們都覺得他的朗讀“值得一聽”。
觀衆從不挑格林伍德先生的刺,人人都享受他出色的表演。他演繹喜劇《匹克威克外傳》《老古董店》和《馬丁•洽茲爾米特》中的人物活靈活現,讓大家捧腹大笑。演到悲劇《霧都孤兒》的時候,女人們淚流滿面,男人們喉嚨發緊。觀衆們都要“再來一個”,他只好把節目延長。他讀完最後一段,手放在胸前,在臺上向觀衆鞠躬。人們嘆着氣說:“以後的要和格林伍德先生的相比,都會黯然失色”。
村民們對狄更斯的小說顯示出極大的興趣,按理會讀原著。教區圖書館有幾本狄更斯的小說。可是村民並沒有去借書,他們不是熱忱的讀者。他們喜歡被演繹成廣播劇或是電影的小說。
勞拉還喜歡一個叫考克斯太太的朗讀者。她出生在美國,現在住在附近的莊園裏。她穿着寬鬆無領的罩衫,在當地很少見。她的短髮鬈垂下,像個現代款式的波波頭。她喜歡讀《雷默斯大叔》的故事,她演繹的兔寶寶和狐狸受到童年黑人保姆給她講故事的影響。她嘶啞低沉的音調、美國種植園的口音以及偶爾閃現的笑容,非常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