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罕·帕慕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small>當我今晨醒來時還是同一個人嗎?我依稀記得自己好像有點不一樣。可是,如果我不是同一個人,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到底是誰?”</small>
<small>——劉易斯·卡洛爾《愛麗絲漫遊奇境記》</small>
卡利普一覺醒來,看見蓓琪絲已經換了衣服,她穿着一件石油色的裙子,讓他想起自己現在正與一個陌生的女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她的臉和頭髮也全都變了。她把頭髮往後梳得像是《北京五十五日》中的愛娃·嘉德娜,嘴脣上抹了電影中同樣的超特藝拉瑪紅。看着她的新面孔,卡利普突然覺得長久以來大家一直在欺騙他。
不久後,卡利普從女人費心收進衣櫃掛好的大衣口袋裏拿出了報紙,在女人同樣費心收拾乾淨的餐桌上攤開。他重讀了一遍耶拉的專欄,又看了看自己之前在頁緣寫下的註記以及劃線強調的字詞和重點,卻發現它們有點可笑。事實擺在眼前,這些劃線的字詞並非解開文章祕密的關鍵。一絲念頭閃過卡利普腦海——也許這個祕密並不存在,他眼前所讀的字句除了本身的意義之外,本來就另有言外之意。耶拉這篇週日專欄的內容,描述有個人因失憶而發現了驚人事實,卻無法向世人傳達。但文章裏的每一個句子,似乎都來自另一則關於某種衆所皆知的人類處境的故事。字裏行間的意義是如此明晰而真實,根本沒有必要把他所挑出來的重點字詞再重寫一遍或重組。一個人僅僅需要信心十足地閱讀這篇文章,便能破解其中所謂的“隱藏”意義。目光從一個字滑向下一個字,卡利普相信自己正在閱讀城市和生命的祕密,同時搜尋着如夢和耶拉藏身之處的位置和意義。然而,每一次只要他抬起頭瞥見蓓琪絲的新面孔,他便失去了信心。他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純然的樂觀,花一點時間再從頭讀這篇文章,但他就是無法清楚地分辨出他自以爲已經掌握的神祕意義。他感覺到一種即將揭開世界之謎和存在之祕的狂喜,但是,每當他就要參透這個尋覓多時的祕密、就要大聲宣佈答案之際,斜睨着他的女人的臉孔便浮現在眼前。過一會兒,他想或許能夠靠邏輯推理而非直覺和信念來進一步逼近謎底,於是他開始在頁緣寫下全新的註記,標出完全不同的重點字詞。當蓓琪絲走近桌邊時,他早已陷入忘我的境界。
“耶拉·撒力克的專欄,”她說,“我知道他是你大伯。你知道爲什麼昨天晚上在地下室裏,他的人偶看起來那麼陰森詭異嗎?”
“不知道,”卡利普說,“不過他不是我大伯,他是我大伯的兒子。”
“因爲那個人偶太像他了。”蓓琪絲說,“有幾次我爲了希望能撞見你而跑到尼尚塔石去,結果卻看到他,一身相同的穿着。”
“那是好幾年前他穿的雨衣,”卡利普說,“以前他常穿。”
“他現在也還會穿着它,像個鬼似的在尼尚塔石晃來晃去。”蓓琪絲說,“你在邊上寫的是什麼筆記?”
“跟專欄無關,”卡利普說,把報紙折起來,“是關於一個失蹤的極地探險家。因爲他失蹤了,所以別人取代了他的位置,結果也失蹤了。第二個人的失蹤使得第一個人的失蹤變得更加神祕。原來,第一個失蹤的人來到一座偏僻的小鎮,改名換姓,定居下來,沒想到有一天意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