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萊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3
夏洛克身着黑色長袍,下蹬寬腿褲,頭戴紅三角帽。扮他的演員奇醜無比:大鼻頭,長下頜,雙下巴,薄片嘴脣,一笑起來嘴只知道往一頭咧。他慢悠悠走上舞臺,煞有介事的德行一看就不像好人。只聽他貪婪地咆哮:“三千金幣。”直嚇得觀衆脊背發涼。
麥克完全入了迷。雖然他和同伴德莫特·萊利坐在劇場後排,周圍依舊是鴉雀無聲。夏洛克的一字一句都透着沙啞,時而嘟噥,時而咆哮,雜亂的濃眉下目光如炬。“借錢三千,三月償還,安東尼奧立據爲鑑……”
德莫特小聲對麥克說:“那是查理·麥克林,愛爾蘭人。他殺過人,被控謀殺罪,還以應激爲理由脫了罪。”
麥克幾乎沒怎麼聽。以前也知道存在着所謂的劇場與戲劇,可從未想過會是這種陣勢:窒息的悶熱,嗆人的油燈,華麗的戲服,濃豔的妝容,最厲害的當屬豐富的情感——憤怒、熱戀、嫉妒、仇恨……一切都栩栩如生,牽動着麥克的心,如親身經歷一般。
當夏洛克發現自己的女兒與人私奔時,他雙拳緊攥、蓬頭垢面地衝上臺。“你清楚得很!”他撕心裂肺地哀號,彷彿置身地獄般痛苦。當對白進行到“既然罵我是狗,那就當心我的犬牙”時,他猛地朝前一撲,彷彿要躍出舞臺,整個觀衆席的人都不由得仰身後倒。
離開劇院時,麥克問德莫特:“猶太人都這樣嗎?”他本人與猶太人並沒什麼交集,但《聖經》裏多數人物都是猶太人,而且都與夏洛克大相徑庭。
“我也認識幾個猶太人,謝天謝地他們沒有一個像夏洛克,”德莫特答道,“不過放債的基本都招人恨。借債的時候和顏悅色,到了要債的時候就沒有好臉子了。”
在倫敦,儘管猶太人爲數不多,卻隨處可見外國人的身影:有深色皮膚的亞洲船員——人稱“印度水手”,有來自法蘭西的胡格諾派教徒,成千上萬的棕膚捲髮的非洲人,當然還有很多德莫特這樣的愛爾蘭人。對麥克而言,這也是大城市的魅力所在。在蘇格蘭,所有人看起來都一個樣兒。
麥克熱愛倫敦。每天一早醒來,想到自己身在何處,心中便燃起由衷的喜悅。整個城市充滿着各種景觀與驚喜,奇人趣事應接不暇。比比皆是的咖啡館中飄出的咖啡香氣令他迷醉。各色男女身上的絢麗色彩令他目不暇接:亮黃、豔紫、鮮綠、猩紅、天藍……一羣羣受驚的牲口低吼着在皮鞭的驅使下穿過狹窄的街道,走向市內屠宰場,衣不遮體的孩子一羣一夥在身邊亂竄,要麼討,要麼偷。麥克見過妓女,看過主教,也見識過鬥牛和拍賣。他嘗過了香蕉、薑汁餅與紅酒。一切都令他興奮不已。最令他暢快的是:他來去自由,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