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的意念可以改變實體世界,這是確鑿的。
凱瑟琳的實驗越來越大膽,取得的成果也更加驚人。“意識超越物質”?她在這個實驗室裏所驗證的一切已超越了這種質疑,更不是“新時代運動”<sup>1那種自助式禱咒。意識具有改變物質狀態本身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意識還具有激勵物質世界向着某個特定方向運動的力量。
我們是宇宙萬物的主人。
在亞原子層面,凱瑟琳已經展示過,完全基於她的觀察意念,基本粒子就或存在或消亡了。在某種意義上,是她對看到一個基本粒子的期望……導致了這個粒子的出現。海森堡幾十年前暗示過這個現實,現在它已成爲意念學科的基本準則。琳妮·麥克塔格特也曾說過:“生命的意識就是一種影響力,它把某種可能轉變爲真實。創造我們宇宙的最本質的成分就是觀察它的意識。”
但凱瑟琳在研究中最令人震驚的部分是:通過操練,這種影響物質自然界的意念能量可以被增強。意念是一種學習而得的技能。如同冥想,對“思想”的真正駕馭需要操練。更重要的是……在這方面,某些人生來就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天賦。縱觀整個歷史,總會有少數人會成爲真正的大師。
這正是現代科學與古代神祕主義之間缺失的環節。
凱瑟琳從她的哥哥彼得那裏瞭解到這一切,現在,她的思路又轉到他身上,憂慮油然而生。她走到實驗室的文獻圖書室向內張望。沒有人。
這只是一個很小的閱覽室,兩把莫里斯椅,一張木桌,兩盞落地燈,佔了一面牆的桃花心木書架上大約碼放着五百本書。凱瑟琳和彼得都在這兒存放他們最喜歡的資料,內容涉及從粒子物理學到古代神祕主義的每一個問題。他們的藏品中新與舊、前沿學科與歷史資料無所不包,無奇不有。凱瑟琳的書多半是《量子意識》、《新物理學》、《神經科學的準則》之類,而她哥哥的書卻更像是老古董:《凱巴萊恩》<sup>2、《光明篇》<sup>3、《物理之舞》<sup>4,還有一卷來自大不列顛博物館的閃族泥板文譯本。
“科學未來的鑰匙,”她的哥哥經常這樣說,“就藏在我們的歷史之中。”畢生從事歷史學、科學和神祕主義研究的學者,彼得正是第一個鼓勵凱瑟琳以對早期赫爾墨斯主義哲學的理解來推進她在大學的科學研究的人。她還只有十九歲時,彼得就激發了她對於現代科學與古代神祕主義之間關聯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