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 (第3/4頁)
擺脫尬聊:社交高手必修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讓單向的輸出變成雙向的流動,對方意識到自己的意志被尊重了,自然願意去溝通問題,一起去解決問題。
言語上的合作勢必會促成行動上的合作,對人際交往的幫助是非常巨大的。
理解了溝通必要的三元素之後,我們接下來,就可以繼續討論一下「行動層面」的問題了:我們該如何培養出溝通思維習慣,而非單向輸出的思維習慣?
在這裏提供一個認知上的建議:把對溝通的認知,從「達到自己目的的技巧」,改成「爭取雙向妥協的手段」。打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在決定溝通的一瞬間,我一定是需要有所退讓的。
相信大家在網上看過不少故事:一個原本自己不佔優勢的情況,通過當事人的一張巧嘴,化劣勢爲優勢,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說,還有不少好處。
這確實是頗有誘惑力的,相關的例子也的確不少。畢竟,誰不希望自己可以擁有轉變局勢的能力呢?
但我們必須分清楚一個區別:「溝通中存在說服行爲」並不等於「通過溝通,一定可以說服別人」。
說服和溝通,本質上並不是一回事。
說服當然需要溝通,不過,說服可以是「單向輸出」,如果你的方案足夠好、方法足夠到位,那麼完全可以讓對方接受你的看法。這個在《戰國策》裏有許多例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看。
溝通,則是一個雙向的、流動的過程。或許在某個情境下,存在「誰贏了誰」「誰說服了誰」的情況,但長期觀察的話,雙方一定是你來我往、相互妥協的平衡的關係,否則的話,也不叫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