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書 (第4/19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許一城的指尖輕輕摩挲着紙面。如果當時方老山把整張紙都取回來的話,說不定會有更多線索。現在只留下一個沒頭沒腦的“陵”字和五個指頭印,別說替陳維禮完成遺願,就連搞清楚發生什麼事情都很難。
忽然,許一城的指頭停住了,雙眉微微一動。
這是一種厚信箋,紙質綿厚密實,表面光亮,適合鋼筆書寫,一摸就知道是洋貨。許一城的指頭很敏感,很快就摸到紙上有一片凹凸不平的地方,似乎是上一頁紙寫字留下的壓痕。
許一城推開窗子,把這半張紙對準太陽,眯起眼睛仔細觀察了一陣。他又從筆筒裏取下一根鉛筆,拿刀削尖,輕輕地用側鋒颳着紙面。很快,一個奇妙的標記出現在許一城的眼前,風、土兩個漢字上下摞在一起,“風”字的外圍和“土”字的最底一橫稍微做了彎曲變形,恰好構成一個圓圈。
風土?
許一城盯着這一個標記看了一陣,再拿起鉛筆,繼續刮起來。很快在這個標記旁邊,鉛筆刮出來一片淺灰色的圖,線條分明,應該是一把中國寶劍的輪廓素描,不過只有從劍頭到劍顎的一半——其他部分估計在失落的另外半張紙上。
這半把寶劍的造型也頗有些奇特,似乎被畫過兩遍,可以勉強看到一截筆直的劍身和一截略顯彎曲的劍身,兩段劍身交疊在一起,好像重影一般。似乎畫手拿不定主意,先畫了一遍直身,又改成彎身。
再仔細一看,上頭似乎還有龍紋。可惜這片痕跡實在不重,看不出更多細節。
血手印、“陵”字、風土印記和寶劍素描,這幾者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許一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這裏最容易追查的,應該是風土印記。這個標誌一看就是經過專門的美術和幾何設計,應該是某一個機構的專用公章,曾經在這張信箋的上一頁用過印,用力稍微大了點,紙又很軟,所以在下一頁留下一道輕輕的痕跡。如果能找到這個印記的來歷,那麼陳維禮書寫信箋的地點,也就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