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之王呂連貴 (第2/4頁)
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呂連貴剛進北京時,在地鐵站裏唱歌,被施潘道發現了。施潘道認爲他是可造之材,就收他爲徒——據說還舉行了很正式的儀式,燒香擺支拜祖師爺什麼的。地鐵歌手的祖師爺是誰,莫不是周莊王?此事不知其詳,反正施潘道請了不少道上兄弟、圈裏朋友來喝酒,其中就有馬克沁。施潘道跟馬克沁是多年的朋友,交情說不上多厚,但足夠長。這兩個名字放一塊兒也真夠嚇人的。
施潘道在酒吧圈裏已經闖下萬兒來,年紀也大了,甚至有個酒吧老闆拉他入夥經營。他完全可以不做歌手這行了。但是他不但唱,還經常去地鐵站裏唱,這是他的愛好,而不是職業。這件事聽起來非常牛×:某某事是我的愛好,而不是我的職業。我也想要有這樣的事做。施潘道這麼幹已經很久了。多年以前,一個冬天的晚上,他在地鐵站唱着玩。有人駐足聽一會兒,有人往吉他盒裏扔錢。他唱《花房姑娘》,來來往往的許多人都不由自主地邊走邊唱着《花房姑娘》。這時跑來個男孩兒,十七八歲,等他唱完這首,告訴他有嗆行的。這孩子算是施潘道的半個徒弟,其實根本沒正經收過,只是到處追着施潘道聽他唱歌,纏着要學琴。用現在的話來說,這種人莫如叫“腦殘粉”更合適。關於嗆行,一般來說,地鐵站唱歌不怎麼劃地盤,因爲沒什麼黃金位置可言,哪哪都是人。施潘道本身又是玩兒,不在乎有人搶什麼生意。他只是奇怪,他嗓門這麼大,有人能在左近唱歌嗎?那孩子說,並不很近,在地鐵站的另一頭。施潘道鑿了他的後腦勺一下說,那你跑來跟我說個屁?那孩子撓着頭說,我覺得他唱得挺牛逼的,準能搶您生意。
施潘道摸着鬍子想了一會兒,說道:給我看着盒子!然後彎腰從琴盒裏撿出兩枚別人施捨的硬幣,拎着琴就走了。據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北京街頭流行“茬琴”,此乃音譯,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倆字。大意就是說,一對文藝青年相遇了,便抽出吉他彈唱一番,比個你死我活。這個好時代我沒有趕上,據我爸說,更多的情況都是動手打起來了。施潘道經歷過這個時代,所以他習慣到哪兒都手不離琴,尤其是這種場合。他也不繞路,花錢買了張地鐵票,下去再上來,就到了另一頭。站在通道的岔口聽了聽,果然聽見吉他聲,只是聽不見唱,循聲而往,就這麼遇見了呂連貴。後來我們都說,呂連貴這個名字就一點好:他總是遇見貴人。之所以說施潘道是他的貴人,完全是因爲他初遇施潘道時正是一副人生中最落魄的樣子。
據當事人施先生描述,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只見一個滿臉愁容的青年,十冬臘月穿着一件薄外套,抱着一把一看就是小號兒練習琴的破吉他,靠坐在斑駁的牆壁下;一盞忽亮忽暗的燈投下慘白的顏色,也不知道他的頭髮是當時就那麼白,還是燈照的。總之,慘極了。施潘道提琴而立,胸中那團一心想大戰一場的火一下子滅了。此時,該青年彈完一曲,周圍駐足的人都有些神情恍惚,有幾個人鼓起掌來;有個女孩子雙手捧着臉,一副快要暈倒的樣子;另一個跟他差不多大的男孩子手持一瓶雪碧,意猶未盡地在牆上敲着拍子。施潘道沒聽着琴,也不打算聽了,因爲他覺得那把練習琴實在太破,用這種琴的一看就不懂琴,顯然沒什麼乾貨。估計會幾個萬能和絃,能唱兩首當時應景的所謂民謠。
這時,這個青年抬起頭看了看周圍的人。他跟施潘道對了對眼神兒。他的眉骨挺高,頭頂的燈給他的眼窩投下深深的影子,讓人看不見他的眼神。然後他調了調琴,唱起了《花房姑娘》。施潘道剛要邁步走開,就被這幾個簡單溫和的音節抓住了。這是另一個版本的《花房姑娘》:很慢,很輕柔,“像是在哄小孩”,但是絕不是那個“用女人一樣掐着嗓子卻唱着‘你說我世上最堅強’的版本”(施潘道評,筆者注)。關鍵是,那把看上去最多值100塊錢的練習琴,在這孩子手裏發出的聲音,該多糟糕還多糟糕,但他用技巧和情緒完美地掩蓋和彌補了這一點。他在地鐵站的通道這種糟糕的環境下,能夠非常微妙地控制音量的起伏。間奏裏,他彈起一段炫目的solo(獨奏),而掃弦伴奏卻沒有停,像兩個人同時在彈。光是那一段solo就像是講了一個好聽的小故事!這種時候,他會皺起眉頭,嘴脣微微張開,緊咬着牙齒,看着自己的手指,就像在統計它們在短短數秒中移動的距離一樣。而且他竟然一下子就選中了《花房姑娘》!施潘道說,這小子選什麼歌,估計不是靠眼睛看、耳朵聽,而是靠鼻子聞。準是自己身上有《花房姑娘》的味兒。《花房姑娘》的味兒是什麼味兒,他也說不清楚,就像我說不清楚《快要枯竭的水》是什麼味兒一樣。
有關施潘道收呂連貴爲徒的事,幾乎所有認識他們的人都質疑過。因爲顯然在吉他和唱歌方面,他們的師徒關係都反了。施潘道解釋道:“你們都是白癡嗎?光會彈吉他有什麼用!你得懂規矩,還得找個有錢賺有飯喫的地方唱歌纔行。”此言不虛。他還補充道:“最關鍵的是,老子收留了他。”此言也不虛,呂連貴如果沒遇見施潘道,當天晚上可能就會被凍死了,因爲那幾天他一直住在附近一所大學的教學樓裏,身上也沒錢了。他的身世背景,沒有跟任何人詳細講過,包括施潘道和馬克沁。大家只知道,有一天,他一個人拎着琴盒在火車站遊蕩;晚上,他在地下通道彈起琴來,想掙碗麪錢。結果來了四個人,踢飛了他的琴盒。爲首的一個光頭問他叫什麼,他說叫呂連貴。那人大笑起來,另外三個當然隨聲附和。光頭說:“這叫什麼名字,是連着跪的意思嗎?跪下!”呂連貴當然不肯。這小子太傻了。要是我,當時就扔下琴飛奔而去了,可他抱着吉他往牆根兒退,這不是自尋死路嗎?最後,幾個人打了他一頓,拿走了他的皮夾克,把他的吉他和琴盒都砸了。拉扯中,他的虎牙撞在了鐵欄杆上,斷了。這個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因爲其中摻雜了很多不合邏輯的部分。這些流氓混混兒的行爲聽起來像是一個看了太多三流電視劇的人編出來的。後來,有人用實際行動證實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我作爲忠於邏輯的法學生,依然不能相信。比方說,黑社會要他的破皮夾克幹什麼?更不可信的是,他的褲子口袋裏剩下一張百元大鈔,他用這錢買了把最便宜的練習琴。這個故事,施潘道和馬克沁都信了。施潘道的理由是:你不懂熱愛吉他的人的想法。馬克沁的理由是:當年西客站地下通道確實有個樂器城。這都什麼玩意兒。
呂連貴紅了以後,施潘道覺得非常光榮。他甚至當起了呂連貴的經紀人,替他安排演出,比如給三流藝人的小型演唱會彈個伴奏什麼的。呂連貴一度非常忙,忙得連酒吧場都走不完,更不用說地鐵站了。後來施潘道把他介紹給馬克沁,在這裏安頓下來,唱了好幾年。馬克沁把店盤出去時,覺得自己完全可以給呂連貴安排一條出路。他打了幾個電話,約了三四個老闆到他的店裏喝一杯,聽呂連貴唱歌。每個老闆都驚了個跟頭,其中有一個把杯子都摔了。大夥兒搶着要他,馬克沁很開心,替呂連貴談了個好價錢,最後定給了其中一家最大的酒吧,名字叫“下馬石”。
在馬克沁的酒吧最後的幾天裏,有一個晚上施潘道突然來了。他像頭憤怒的北極熊,雙手搡開西部風格的小木門,下巴向前伸着,頸後的肌肉鼓鼓的,奓着兩條樹樁一樣的胳膊,直奔唱臺,連連喊道:“下來下來下來!”說得太快太猛,“來”字根本聽不見,活像一挺噴着火舌的重機槍。呂連貴和馬克沁都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兒,互相看了半晌,僵在那裏。我有心上去打打圓場,又想起人生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沒有做,就靜靜坐着看事情怎麼發展。施潘道把呂連貴像一隻獐子一樣拎到吧檯,往椅子上一放,問道:“你要去‘下馬石’唱歌?誰讓你去的?”呂連貴表情窘迫,白頭髮都奓起來了。馬克沁用手指關節敲了敲吧檯說:“你別嚷嚷,這還沒打烊呢!”
事情其實很簡單。原告施潘道,呂連貴之師父(自封);被告馬克沁,呂連貴之老闆。原告訴被告未經自己允許,給自己的徒弟安排了“下馬石”酒吧的工作。而原告在對此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也爲呂連貴安排了一個酒吧,名叫“猜地鐵”。這個“猜地鐵”酒吧的老闆是個女的,據說非常之惹不起。原告施潘道先生已經跟“猜地鐵”說了個板上釘釘,因爲他知道馬克沁的酒吧要關門了。結果圈裏朋友告訴他,呂連貴已經去“下馬石”試唱過了,還拿了人家的出場費。江湖規矩,試唱不拿錢。壞了規矩這件事,當然也一併算在被告馬克沁身上了——呂連貴一個小孩子懂個屁?你開了十幾年酒吧,這點兒規矩都不懂嗎?我姓施的還活着呢,你問我了嗎?原告說到這裏,情緒激動,拍起桌子來。馬克沁用下巴指了指他的手,說道:你別給我拍桌子,我這店還沒賣呢。眼看兩人就要打起來了。這場面像極了情侶吵架:不論哪一方在吵架過程中不小心指了對方的鼻子一下,從這一刻起,吵架本來的原因已經不重要了,接下來就會開始吵你他媽的爲什麼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