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3>屬於藝術史的藝術——卡夫卡與博爾赫斯的小說</h3>

在浩瀚無邊的人類靈魂的黑暗王國裏,有一些尋找光源的人在踽踽獨行,多少年過去了,他們徒勞的尋找無一例外地在孤獨中悲慘地結束。王國並不因此變得明亮,只除了一種變化,那就是這些先輩成了新的尋找者心中的星,這些星不照亮王國,只照亮尋找者的想象,使他們在混亂無邊的世界裏輾轉時心裏又燃起了某種希望。這是一種極其無望的事業,然而人類中就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始終在前赴後繼,將這種事業繼承下來。卡夫卡和博爾赫斯這兩位文學上的先行者,就是尋找者心中的星。閱讀他們的作品,就是鼓起勇氣去追隨他們,下定決心到黑暗中去探險。當星光刺激着尋找者心中的慾望時,尋找者會更加堅信:光是存在的,世界絕不是漆黑一團。

處在同一個世紀裏的這兩位藝術上的先行者,他們都遠遠地超出了自己的時代,並以嶄新而奇特的形象刷新了讀者們的古老記憶。讀者會發現在創作的境界上他們倆有許多相通之處,他們那些各展風姿的象徵意象,時常在讀者腦海裏引起相似的聯想,不斷刷新的重疊,逆向的匯合,同一版本的昇華,以及不同版本的還原。讀者會驚歎這是完全同質的創造,也會感到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發揮。在這裏,我們可以援引一句話來概括這種狀況:“所有的書都是一本書。”這是充滿智慧的博爾赫斯說的。是啊,所有那些孤獨的尋找者,不都是在找一樣的東西嗎?然而這兩位藝術家還是由於其相似的走極端的狂熱,同樣的處世的高傲,凡事要追究到底的執著,極少有人能達到的深邃、卓越的形式感和奇妙的抽象力,神祕的冥想能力,以及幾乎是無限的承擔痛苦的能力,使他們較他人更爲相接近。讀他們的作品,你會感到那種純而又純的氛圍對你身心的折磨,那正是文中所包含的極其尖銳的矛盾,那矛盾化爲兩股勢均力敵的巨大力量,從相反的方向絞扭着你的神經。你以爲你跌到了地獄中,然後你恍然大悟,這也是天堂的氛圍。人在絞扭的痛苦中繼續做夢,讓最最純淨的夢將內心的痛苦轉化,不過不要設想痛會消失,因爲它是夢的源泉。爲了做夢,兩位藝術家都具有自願受難的渴望,這也是他們的生存模式,另外的模式對這樣的靈魂來說幾乎是不可設想的。可以說,是對精神的狂熱追求導致了對生活的全盤否定;也可以說,是對生活的不可遏制的強烈渴求導致了對精神的褻瀆。二者總是同時發生的,其間的拉鋸產生的痛苦無法估量。只因爲作爲藝術家的個人,不能像宗教教徒那樣放棄極端的塵世體驗,反而要“用二十隻手抓住生活”,

[64]

要同他的愛人躺在一個又深又窄的墳墓裏,“我把臉緊貼着你,你也把臉緊貼着我,誰也再看不到我們”。

[65]

又因爲這,他們便着手進行一種交媾的事業,將爛泥、樹皮通過神奇的儀式變成上帝,

[66]

讓所有的賤民不自量力地懷着皇帝的理念。

兩位藝術家進行這同一種創造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但在他們的每一篇小說裏,你都可以通過長久的凝視發現那個透明的、深遠的藝術結構,那其實就是藝術家本人的生存結構、靈魂結構。在卡夫卡,這個結構是從《美國》到《審判》,再到《城堡》而逐步地清晰起來的,正如同作者活得越來越清晰一樣。在博爾赫斯則是每寫下一個小故事,就是那種結構的一個另外的版本,一次又一次變換,各展風姿,美不勝收。當讀者在他們的作品中看到了這個結構的瞬間,他們同藝術家的心靈交流就發生了。交流如同閃電,直逼讀者的靈魂。讀者看到藝術家在以一種什麼方式生活,他爲什麼要活。縈繞在藝術家心頭揮之不去的死亡陰影,是那種透明結構的本質,一切創造都以它爲前提。但藝術家又並不是爲了真的死而進行創造,只不過是爲了用最富於生命力的熱血之軀去體驗各種各樣的死,因爲只有這類體驗纔是最純粹的生活。在追求精神生活的純粹性上頭,兩位藝術家都是同樣的義無反顧,同樣的將這種生活看作自己惟一的生活。而那個無限向內深入的藝術結構,便是作者追求理想的軌跡。他們在創作歷程上的每一個腳印都從未偏離自己的目標。又因爲靈魂內部一片黑暗,目標不可能用眼睛看見,他們便只能執著於內心深處那股自發的、強大的情緒,讓手中的筆比自己先行,以這種十分特殊的方式向內挺進。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終極的目標便會隱隱約約地在旅途中閃爍在跋涉者的內心,他們會留下那種如同城堡雪地裏的腳印似的結構。這種結構由於其深藏隱蔽、似有若無的特點,總是跳出閱讀者的理性把握,消失在茫茫的混亂之中。因此惟一的進入作品的方式只能是將作品再讀一次。這類作品的閱讀有點像讀一部精神的百科全書,讀者可以在那裏面找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只要他進入探索之後有足夠的耐心、毅力和激情,理想便與他同在。他也許會在長久的迷茫之後眼前豁然一亮;或在下意識地、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之後感到作者那有力的牽引;總之每一次進入都需要重新適應,重新奮起,而不能像閱讀某些現實主義作品那樣一勞永逸。作品中的這種結構的產生一定是很神祕的,它同古典作品中的一般結構有質的區別(當然這並不是說古典作品中就沒有這種結構,相反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愛倫·坡,還有魯迅的某些作品等,但在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中,靈魂的意圖是如此集中地、排斥一切地顯露了出來,這是空前的),因爲它同理性的構思無關,也同一般的寫作技巧無關,它全憑藝術家內在的那股蠻力,那種要成就不可能的事物的想象力的自然形成。沒人能說得出這些作品是怎麼想出來的,只有一件事是明確的,那就是讀者如果要“看出”作品的內在結構,他就必須喚起自己內部那股被壓抑已久的力,掙脫日常觀念的所有限制,讓靈魂作一次致命的飛翔,達到那個虛無純淨的境界。否則他就只能看見一些表面的、站不住腳的東西。由於作品的這個特點,也就造成了作品與閱讀的關係的特殊性。面對這樣的作品,讀者如果沒有獨立不倚的想象能力,他就進入不了作品,因爲這種工作是一種互助的工作,一件作品要通過讀者的努力才能得到最後完成。於是,兩位作者都不約而同地在作品中向讀者發出了濃密的信息和堅持不懈的邀請(卡夫卡的作品大都沒寫完,留下許多缺口;博爾赫斯則在《赫爾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和《吉訶德的作者彼埃爾·梅納德》等作品中跳出來現身說法;兩位作者的作品裏都充滿了對作品本身的評論),都把作品與讀者的溝通既看作不可能的事又看作生死攸關、不得不做到底的事(參見《地洞》和《赫爾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在痛苦的二重摺磨中繼續寫作。

其它小說推薦閱讀 More+
火影:我能一鍵滿級

火影:我能一鍵滿級

愛上手帕紙
穿越到火影世界,成爲宇智波一族的庸人,深陷第三次忍界大戰,面對四代待立,激活了一鍵滿級系統。 “叮,發現豪火球之術,一鍵滿級。” “叮,發現影分身之術,一鍵滿級,覺醒多重影分身。” “叮,寫輪眼一鍵滿級,覺醒須佐能乎,月讀,天照。” “你說這是仙人模式,萬里挑一的人才能學會?” “叮,發現仙人模式,是否一鍵滿級。” “叮,發現木遁血脈,是否一鍵滿級。” 這個世界沒有學不會的忍術,如果有,那便再開
其它 完結 395萬字
雖晚不遲:愛情與人生的重啓

雖晚不遲:愛情與人生的重啓

裳邂
關於雖晚不遲:愛情與人生的重啓: 一個正能量的普通女生,十六歲的懵懂青春,被學霸用籃球砸中頭,到欣欣向榮。十七歲爸爸背叛婚姻,家庭暴力,媽媽賭博,家毀人散,一個人留守出租屋。經歷曲折,兜兜轉轉,相聚分離,進入婚姻......
其它 連載 47萬字
不可能戀人[娛樂圈]

不可能戀人[娛樂圈]

板栗子
文案一: 小學三年級那年,老師問大家將來的夢想是什麼? 曲直工工整整在作業本上寫下三個字科學家; 鄭寶珠歪歪扭扭在作業本上寫下三個字女明星。 高考前的動員會上,班主任激情飛揚:你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曲直
其它 完結 45萬字
我有一個避死模擬器

我有一個避死模擬器

哄貓玩
關於我有一個避死模擬器: 林石穿越到了異世界,孤兒開局,家產被盡數奪走,寄人籬下一頓飽飯都喫不到。不過,這一切都不要緊,因爲我林石有比老爺爺都好用的金手指系統。什麼?沒錢用不了?統子哥,沒看簡介嗎?家產都被盡數奪走了。
其它 連載 157萬字
問答諸天,從漫威開始暴走

問答諸天,從漫威開始暴走

左耳長了貓
“玩家請聽題,鋼鐵俠是誰,A:託尼斯塔克B:詹姆斯羅迪C:伊凡萬科D:維吉妮婭波茨”託尼斯塔克:看我!看我!我就是鋼鐵俠啊!布魯斯韋恩:這種花花公子怎麼可能是超級英雄?首先排除掉他!1 w0-9098
其它 連載 670萬字
每天都在努力洗白

每天都在努力洗白

上安鴨
謝黎被拉進了漫畫世界成爲每個世界的惡毒人物,綁定了洗白系統賺取反黑值努力給自己編造洗白劇本的故事。 無cp+女主戲精+自救攻略+快穿 漫畫世界的讀者本來都對謝黎恨得牙癢癢但是最後都哭着求謝黎好好的,關於穿進漫畫世界騙讀者眼淚那件事 目前世界暫定: 惡劣“少年”洗白記——讀者以爲這是一個惡劣的男配,沒想到竟是從小女扮男裝的小可憐。 作精“大小姐”洗白記——讀者討厭死在這個無限流遊戲裏作天作地的大小
其它 連載 1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