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孫離提着簡單行李,一大早就打車到了花梨鎮。如果自己開車來,就要把車停在廟裏。千年古廟裏停着一輛汽車,實在太煞風景。何公廟就在花梨鎮邊上。
孫離不急不慢在街上走,行李很輕。早晨九點多鐘的樣子,陽光斜斜地從街對面穿下來,左邊的街鋪便塗上一層淺金色。街面不到兩丈寬,青石路面年代久遠,已踩得凹凸不平,磨得像鏡子一樣油光水亮,照得見人影。靠裏街這面密密麻麻各種店鋪,賣漁具農雜的爲多。漁具店招牌大多藍底白字,寫有“恆昌漁具店”、“四海漁具店”等等,店門口堆着暗綠尼龍繩編織的漁網,店裏滿是漁網、漁竿、漁鉤、漁線。
孫離進店隨意問問,並沒有要買漁具的意思,只是覺得好奇好玩。街上的竹器店也多,竹器店往往沒有招牌名字。店裏的雞籠子、竹腰籃、籮筐、竹掃帚,多擺在街面上,店堂深處往往還靠牆堆着一捆捆竹子。孫離是鄉下人,知道那是菜園子夾籬笆用的。
順着街往下走,風吹過來,滿鼻子的水腥味,還有新破竹子的淡淡酸味。走到街尾處,街突然往右拐,迎面而來的卻是熱乎乎的米香味。原來街尾有幾家手工米粉作坊,沿街邊架着一排排竹竿,晾着一塊塊圓形的米粉皮。米粉是鎮上人都要喫的早餐,他們把早晨喫粉喊作唆粉。李樵很愛喫粉,她有空到這裏消閒幾天,肯定喜歡的。
孫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早晨一碗牛肉麪。他對米粉並不喜愛,總疑心米粉是用很差的米制作的。今天走到這街上,看見剛剛晾出來的米皮,熱氣騰騰,米香撲鼻。他忍不住想伸手扯一塊米皮下來喫,一眼看見旁邊站着一位年輕女人,嘴角邊沁着細汗,腰間扎一條藍碎花圍裙,手裏端着一個鋁盤子,正笑吟吟望着他。孫離趕緊收回了手,朝那女子笑笑,從竹竿間穿過去走了。
何公廟原是晉朝一位姓何的名士歸隱的地方。孫離走過米粉作坊,一出半邊街,眼前突然開闊起來。一片麻石鋪地的大坪,參差着種了些松樹、紫薇。樹還不算大,看得出是近些年才種的。
走過麻石坪,人就到了何公廟的山門前。山門三間四柱,也還氣派。左邊側門開着,孫離便走了進去。他原先也到過何公廟好幾次,只是沒有在這裏住過。這裏雖然離城不遠,但香火不如蒼莨寺那麼旺,倒是個很清寂的地方。
孫離頭回來就聽人介紹,說是當年何公雖是歸隱了,但朝廷每有大事,還是遣人來諮問,民間就把這位何公稱爲山中宰相。廟裏供奉過何公的肉身菩薩,聽說祈雨或退水都很靈驗。肉身菩薩在元代就毀於戰火,何公廟也被大火燒過好幾回。今天看到的何公廟是清代建的,晉代的遺物只有幾根石柱子了。
何公廟在六朝是個佛寺,不知怎的,慢慢地卻成了一個道觀。孫離是圖清靜來的,他對道觀並無虔敬之心。他總覺得道觀像個雜貨鋪,既供奉元始、靈寶、道德三座天尊,又供奉觀音大士,還供着孔子、諸葛亮、關帝。
進山門便是戲樓,戲樓右側有棵大樟樹,四五個人牽手合不攏。風吹進來,聽得樟樹葉子沙沙地響。孫離抬頭望望,但見滿樹綠雲,覆滿了半個院子。枝葉間鳥聲啾唧,最多的是麻雀和白頭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