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啓示錄的慰藉 孤獨的紅色元帥和三天就被遺忘的革命 (第14/15頁)
S.A.阿列克謝耶維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4] 尤里·尼古拉耶維奇·阿法納西耶夫(1934—2015),蘇聯和俄羅斯政治與歷史學家,蘇聯解體前五年擔任莫斯科國家歷史檔案館館長,自由主義理論家。——譯者注
[5] 謝爾蓋·列昂尼德維奇·索科洛夫(1911—2012),蘇聯元帥,1984—1987年任蘇聯國防部長,因紅場事件辭職。蘇聯解體後任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的特別顧問。——編者注
[6] 季米特里·安東諾維奇·沃爾科戈諾夫(1928—1995),蘇聯和俄羅斯將軍,歷史學哲學博士,著有許多研究蘇共領導人的專著,包括研究列寧、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領袖三部曲》。——譯者注
[7] 鮑里斯,指鮑里斯·葉利欽。——編者注
[8]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原爲沙俄波羅的海艦隊的一艘巡洋艦,經歷了三次革命和四場戰爭,以打響十月革命第一炮而聞名。——編者注
[9] 戈爾巴契,對戈爾巴喬夫的蔑稱。——譯者注
[10] 伊凡四世·瓦西裏耶維奇(1530—1584),俄國沙皇,性格冷酷無情,嚴厲鎮壓大貴族,被稱爲“雷帝”“恐怖伊凡”。在位期間強化中央集權;完善軍事指揮體系,建立常備軍;向東大幅擴張領土,吞併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克里米亞汗國,但對利沃尼亞的戰爭以失敗告終。——編者注
[11] 瓦茨拉夫·哈維爾(1936—2011),捷克作家及劇作家,捷克斯洛伐克統一工人黨政權時期的持不同政見者。曾任捷克共和國首任總統。——編者注
[12] 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1818—1881),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長子。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着手國內改革,主要實行解放農奴政策、設立地方自治議會、修訂司法制度、充實初等教育、改革軍制等,以謀求俄國的近代化革命。1881年在聖彼得堡被民意黨成員刺殺。——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