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啓示錄的慰藉 孤獨的紅色元帥和三天就被遺忘的革命 (第15/15頁)
S.A.阿列克謝耶維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3] “芝加哥男孩”,指在美國受教育後回到第三世界國家,推行經濟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編者注
[14] 1991年11月,俄羅斯副總統亞歷山大·魯茨科伊對年輕、缺乏經驗的總理蓋達爾及其內閣成員發表批評,嘲笑他們是“穿粉紅短褲黃靴子的毛孩子”。——編者注
[15]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1904—1980),1964年至1980年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是蘇聯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理,也是前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任內最重要的副手之一。——譯者注
[16] 均爲蘇聯著名少年英雄。——編者注
[17] 蘿莎莉亞·薩莫伊洛夫娜·謝姆利亞齊卡(1876—1947),俄羅斯女革命家,蘇聯共產黨著名活動家。——譯者注
[18] 在俄語中,賴莎和米哈伊爾的暱稱後面都有КА,“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的後面也是КА。——譯者注
[19] 鮑里斯·葉菲莫維奇·涅姆佐夫(1959—2015),曾任俄羅斯政府第一副總理、國家杜馬副主席,右翼力量聯盟創始人之一。反普京陣營的主要人物之一,2015年2月28日凌晨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附近遇刺身亡。——編者注
[20] 阿爾貝特·米哈伊洛維奇·馬卡紹夫(1938— ),蘇聯上將,曾任普里伏爾日斯克-烏拉爾軍區司令員,1991年9月因積極支持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而被撤職。1993年在俄羅斯憲法危機中參與武裝保衛白宮,事後被逮捕,1994年2月根據國家杜馬決議獲大赦。後加入俄共,1995年當選國家杜馬成員。——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