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們也可以再往深一層想,如果他不是富有、表示不在乎錢,那香港“高人”說不定不會開那麼高價。既然賺得不多,療效又不佳,“高人”也不會一次又一次拖着。對!拖着!因爲多拖一個月、多來一趟,就多拿一百萬,換作你,你是不是也可能受誘惑。尤醫生不也一樣嗎?他原先可能完全沒想到介紹那所美國醫院。何必捨近求遠呢!但是,你有錢願意跑,他又正好知道美國有這麼個地方。給你多幾分希望,顯示他多一點神通,甚至由他介紹,讓他多建立一些關係,搞不好還有些中介的好處,他何樂不爲?然後,你老湯三天兩頭送禮,多拖一天,你就多送一份…換作你,你怎麼想?
我在《人生的真相》裏寫過一個寓言故事--富翁的船翻了,爬到河中間一塊大石頭上,河水正上漲。一個年輕人見義勇爲地划着小船,冒着巨浪去救。富翁站在石頭上喊:“如果你救了我,我送你一千塊!”浪大,船仍然移動緩慢。富翁又喊:“用力劃啊!如果你劃到,我給你兩千塊!”那人奮力劃,但在水浪的阻力下,速度還是有限,而水愈漲愈高了。富翁聲嘶力竭地喊:“我給你五千塊!”“我給你一萬塊!”“我給你五萬…”還沒喊完,一個大浪已經把富翁捲走。那年輕人回到岸上抱頭痛哭,說他本來只想着救人,偏偏那富翁一次一次加錢,他心想只要再慢一點,就多幾萬的收入,豈知慢那麼一下,富翁就被沖走了。
這個故事說的“年輕人”不是和高人與尤醫生同樣的心理嗎?
我絕不認爲他們是騙子,說不定“高人”的“祕方”確實救過不少人,也說不定那尤醫生本來是仁心仁術的好醫生。問題出在哪裏?出在金錢的誘惑!
今天你喉嚨發炎,當然找你熟的診所就成了。但是當你發的是大病,不是喉炎,而是喉癌,或者需要動大手術的時候,你就應該多找幾個醫生。甚至爲了客觀,你得找那不同醫院、不同系統、不是“同一掛”的醫生,聽聽多方的意見。美國許多保險公司甚至規定動大手術必須有“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就算你死心塌地,只打算找一個醫生,也最好先看看這方面的書,或上網查查相關的治療方法。於是,當你跟醫生談的時候,好比前面說的裝修,你稍稍說出兩個專有名詞,那醫生就“心裏有數”,知道你“心裏有譜”了。當你看完第一個醫生,去找第二個醫生的時候,你也可以先不吭氣,先不透露你已經找過第一個。因爲這樣你才能靜靜地聽,細細地比較。看看這兩個醫生說的有什麼“一樣”,和“大不同”的。相反,如果你先說你已經去看過某醫生,而下一個醫生跟那醫生有某種關係,跟前一位有師生的情誼,或怕得罪前一位,他極可能不敢多說,或往前一人“傾斜”。甚至他會堅持請你回去找前一位,別找他!在不延誤病情的條件下,你此刻應該去找第三個醫生,理由是--你找的前兩位醫生,都不知你將要再去找別人,或者已經找過別人。他們告訴你的都像是商家開出的第一個價錢,或對外行客人說的第一段話。就算價錢一樣,形容得相同,也不代表你不會喫虧。
偏方既然叫作“偏”方,就表示它不是正規的。非正規的不見得就差,好比有些運動員,從來沒上過體育科系、受過正規訓練。但是才被髮掘,練上兩個月,就能贏過一堆“科班出身”的高手。那是因爲他資質好,他是天才。問題是,並非人人都是天才啊!天才能有幾個?今天某人用偏方,可能正好對症,對了他特殊的體質,於是“正方”治不好甚至醫生宣佈放棄的,居然能奇蹟似地復原。那也算是“天才”,最起碼,是“天佑”。你憑什麼認爲自己跟他一樣,一定會是少數中的少數呢?今天的中醫已經不是以前的中醫。今天,你骨頭斷了看中醫,他也給你照X光;你血壓高,他把脈再準,也給你用血壓計量。這跟老店家明明能打算盤,也改用電子計算機的道理一樣。
中醫絕對有學問,從種花我就有感觸--中醫是固本。當西藥只是一槍一槍打,化肥只是氮、磷、鉀三元素往裏加的時候,中藥則是全面,用各種元素去幫助你的身體。問題是,你能因此就只信中醫嗎?想想,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來喫了多少中藥、進了多少補品?卻爲什麼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反而是那些喫大把西藥的現代人,能活到八九十歲。你雖然可以嘲笑後者是藥罐子,但不能否定他們長壽啊!所以我要強調:別迷信偏方!沒病時用中藥固本,急病時用西藥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