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次我想到這是爲什麼?——把幾顆粗糙平凡隨處可以撿到的石子,似乎排布隨意地粘在一隻素雅的瓷盤上,就使人有了藝術的感受:把幾片凋零枯焦並不珍奇的落葉裝在精美的鏡框裏,就產生了審美價值;把農舍門窗上的剪紙陳列在美術館裏,人們就更加看見它們的魅力。原因肯定很多。但我想,至關重要的是發現者的態度。在那石子、落葉、剪紙和瓷盤、鏡框、美術館之間,是發現者的態度,瀰漫着發現者坎坷曲回的心路,充溢着發現者迷茫但固執的期盼,從而那裏面有了從苦難到讚美的心靈歷史。任何一種東西,原本並沒有美在其中,萬物之間也並沒有美的關係,是人發現了美。美,其實是人對世界、對生命的一種態度。在那石子、落葉、剪紙和瓷盤、鏡框、美術館的關係中,便蘊藏了發現者的這類態度。而真正的欣賞也得是一種發現。基於欣賞者的態度而有的一種發現,或者基於這種發現而生長的一種態度。當我們看着這些作品,我們發現了什麼呢?除了發現發現者所發現的,我們還發現了發現者與其作品的關係,我們感動的其實是發現者的態度,其實是再發現時我們所持的態度。於是我們也成爲發現者,甚至成爲有更多發現的發現者,思緒萬千。要是你沒能發現發現者的態度,沒能發現一個孤獨的洗腳者和周圍高雅堂皇的建築和各懷心事的人羣之間的關係,那當然就不如去路邊看石子,和到澡堂子裏去看洗浴了。
有一種叫作“接受美學”的東西,我想沒準兒就是這麼回事。
其實什麼叫藝術品呢?真是沒有一定之規。莫扎特就一定是?但是聽不懂他的人從中毫無所得。冬日北風中的一聲叫賣就一定不是?但有人卻從中聽見人生遼闊的存在。常聽說某種藝術被稱爲空間藝術,某種藝術被稱爲時間藝術,我想這說法不算恰當。藝術從來就不是發生在空間和時間,而是發生在更高的一維,發生於衆生之精神尋覓的網脈一樣的遭遇和聯結之上,如何地遭遇聯結恐怕專屬於神的作爲,人呢,藉助了時空去接近她。但時空常又阻礙了這種接近,這纔有無羈無絆的沉思默想跳出在時空之上,無中生有地開闢一條朝聖之路。
七
爲什麼往事,總在那兒強烈地呼喚着,要我把它們寫出來呢?
爲了欣賞。人需要欣賞,生命需要被欣賞。就像我們需要欣賞我們的愛人,就像我們又需要被愛人欣賞。
重現往事,並非只是爲了從消失中把它們拯救出來,從而使那部分生命真正地存在;不,這是次要的,因爲即便它們真正存在了終歸又有什麼意義呢?把它們從消失中拯救出來僅僅是一個辦法,以便我們能夠欣賞,以便它們能夠被欣賞。在經歷它們的時候,它們只是匆忙,只是焦慮,只是“以物喜,以己悲”,它們一旦被重現你就有機會心平氣和地欣賞它們了,一切一切不管是什麼,都融化爲美的流動,都凝聚爲美的存在。
成爲美,進入了欣賞的維度,一切才都有了價值和意義。說生命的終極價值和意義是美,彷彿有點無可奈何。我們可以把社會的價值和意義發現得很清晰,很具體,很實在或很實用。可是生命呢?
如果一切清晰、具體、實在和實用的東西都必然要毀滅,生命的意義難道還可以系之於此嗎?如果毀滅一向都在潛伏着一向都在瞄準着生命,那麼,生命原本就是無用的熱情,就是無目的的過程,就是無法求其真而只可求其美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