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性行爲,可以是愛的儀式,當然也可以是不愛的告白。
這就是爲什麼,對性的態度,是對愛情忠貞與否的一個重要證明。
這就是爲什麼,性要受到限制,而且是以愛情的名義。
愛情,不是自然事件,不是荒野上交媾的季節。愛情是社會事件,在亞當夏娃走出伊甸園之後發生,愛情是在相互隔膜的人羣裏爆發的一種理想,並非一種生理的分泌。所以性不能代替愛情。所以愛情包含性又大於性。
11.
再說第一個問題:愛情既然是美好的感情,爲什麼要專一爲什麼不該多向呢?爲什麼不該在三個以至一萬個人之間實現這種感情呢?好東西難道不應該擴大倒應該縮小到只是一對一?多向的愛情,正可與多向的性吸引相和諧,多向的性行爲何以不能仍然是愛的儀式呢?那豈不是在更大的範圍裏擺脫孤獨麼?豈不是在更大的範圍裏敞開心扉,實現心靈的自由與和平麼?這難道不是更美好的局面?
不能說這不是一個美好的理想。這差不多與世界大同類似,而且不單是在物質享有上的大同。在我想來,這更具有理想的意味。至少,以抽象的邏輯而論,沒有誰能說出這樣的局面有什麼不美和不好。若有不美和不好,則必是就具體的不能而言。問題就在這兒,不是不該,而是不能。不是理想的不該,不是邏輯的不通,也不是心性的不欲,而是現實的不能。
爲什麼不能?
非常奇妙:不能的原因,恰恰就是愛情的原因。簡而言之:孤獨創造了愛情,這孤獨的背景,恰恰又是多向愛情之不能的原因。倘萬衆相愛可如情侶,孤獨的背景就要消失,於是愛情的原因也將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