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雍正元年,清世宗胤禛登基沒幾日,連發多道聖諭,諄諄告誡各級官員。雍正皇帝發給知州、知縣的諭示中,專門警告官員,不得“或借刻以爲清,或恃才而多事”。所謂借刻以爲清,就是把苛刻嚴酷當清廉,或自以爲清廉便爲官兇殘。所謂恃才而多事,就是自以爲才能卓越,便政事頻出,勞民傷財。雍正皇帝看穿了某些“清官”、“能官”的面目,可見是個明白君主。
坊間傳說雍正皇帝苛酷,亦是不爭之史實。他對骨肉兄弟之殘忍,對功勳大臣之無情,都是有史可考的。但他也有仁慈的時候,行事法度嚴謹。比如,雍正元年正月初二,這位皇帝命戶部嚴查恩賞老人之銀兩,不許絲毫侵扣。老人年九十以上者,州縣不時存問,或鰥寡無子及子孫不能養贍者,設法恤養。又如元年初,朝廷於京城煮粥賑饑,來京就食的窮人很多,雍正皇帝命煮粥期限延長,每日增撥銀錢和糧食。直隸、山東、河南籍的饑民距京城較近,朝廷發給銀錢勸遣他們回家。官府把事情也做得很細,查明直隸等近京三省入京饑民共一千二百九十六名。
山西、陝西有所謂“樂籍”,其狀甚爲悲苦。因明初永樂起兵,有民衆未肯附順,明成祖遂將他們的子女發入教坊,編爲“樂籍”,世代女子,逼勒爲娼。無論紳衿貢監及土豪地棍,呼召不敢不往,“侑酒宣淫,百般賤辱。”雍正皇帝看了御史年熙的條奏,命除去“樂籍”,改業爲良。浙江紹興還有丐戶,又稱惰民,另編爲丐戶籍。此亦爲前明沉錮,“農工商賈無其業,禮義廉恥不相關。男則吹樂捕蛙,婦則做媒送嫁”。雍正皇帝也令他們改業爲良,自食其力。這些也算得上德政。
雍正皇帝憎惡貪官,遇着廉官就大加讚賞。兩廣總督楊琳,原爲十阿哥屬下,常年需向十阿哥孝敬。楊琳奏言:自康熙五十四年任廣東巡撫起就應酬不暇,自己所有收入不足供十阿哥王府所用,除任內每年所有之外,將京中住房及素日所有盡行變賣,可能還會負債。雍正皇帝見如此封疆大吏,清廉到官俸不能養家,也像凡人一樣動情起來,硃批道:今日之皇帝乃當年之雍親王也。大家今日只要共勉一個“真”字,一個“好”字,君臣之福不可量矣!
皇帝就是不叫官員廉潔,官員們嘴上也會講廉潔,只不過有的是真心,有的是假意。雲南巡撫楊名時摺奏:巡撫衙門所入,有藩司平規四千兩,通省稅規七千兩,連鹽稅四萬六千兩,共五萬七千兩,請準留若干,其餘應允公用。怎料雍正皇帝卻惱了,諭示道:督撫這點銀錢,豈可用法則限制?取所當取,而不傷乎廉;用所當用,而不涉乎濫!若一切公用、犒賞之需至於拮据窘乏,殊失封疆之體,非朕意也!雍正皇帝竟然還以此責備楊名時:矯激以沽譽,不知是何用心!楊名時因了這道倡導廉潔的摺子,稀裏糊塗成了罪臣。馬屁拍到蹄子上,真是聖心難測!十三年後,乾隆皇帝弘曆即位沒幾日,就把先皇時日的待罪之臣楊名時召回京城,賜禮部尚書銜,領國子監祭酒,兼值上書房、南書房。弘曆諭稱楊名時:爲人誠樸,品德端方。這是後話了。
翻閱雍正逐日硃批,方知皇帝當得實在辛苦。雍正皇帝勵精圖治,似乎很快就見效了。山東巡撫黃炳奏稱:“雙穗瑞谷,處處挺生。”雍正皇帝很高興,諭稱:“此誠天地神祇並皇考聖靈垂佑之所致也”,“亦由民風淳樸,封疆大吏治理有方,始克睹嘉穀之祥”。全因皇帝喜歡,各省督撫便紛紛奏報瑞谷。江西、山東等地麥谷雙穗雙歧,四川的黍一稈四穗。紫禁城內的蓮花也很爭氣,居然同莖分蒂。大學士們奏請:諸瑞疊至,皆皇上盛德之所感召。雍正皇帝愈發高興了,諭示:宣付史館!史書要重重記上一筆了。
但天下並非真這麼快就太平了。漕運總督張大有奏報:山東沿河州縣忽生蝗蟲,百姓將半熟之高粱、穀子搶收三四分,其餘盡被蝗蟲食盡。秋收無望,士民哀懇救濟。巧的是鬧蝗災的地方,正是率先奏報瑞谷的地方。
天災難免,人禍也難免。很快就發現了大貪官,江蘇巡撫吳存禮被革職。查明吳存禮用其貪污所得,賄賂朝中大小官員及太監等,共二百二十六人,計銀四十四萬三千七百餘兩。今人熟知的名臣嵩祝、李光地、張鵬翮及六位皇子皆在受賄之列。
自古官員爲貪,手段百出。雍正初年,官員們流行建生祠書院。皇帝看出其中蹊蹺,發佈上諭禁止,說:此種生祠書院,各地建得很多,不過是官員在任之時,或由下屬獻媚逢迎而建;或由地方出入公門的有錢人、包攬官司的訟棍倡議糾合而建,實則假公派費,佔地興工,勞民傷財。生祠書院或爲宴會遊玩之所,或被本官據爲產業。雍正皇帝下令,將已建生祠書院改爲義學,不聽法令仍行建造者追究本官及爲首倡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