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汀的魅力何在 (第5/5頁)
毛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
我無法斷言簡·奧斯汀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她所有的作品都是上乘的,每一部都吸引着一批忠實而狂熱的崇拜者。在麥考萊眼中,《曼斯菲爾德莊園》是簡最好的作品;另一批名氣相若的批評家卻認爲,《愛瑪》纔是她的巔峯之作;據迪斯累利自己說,他讀了十七遍《傲慢與偏見》;到如今,《勸導》卻被很多人認爲是她所有作品中最成熟的一部。在我看來,《傲慢與偏見》被多數普通讀者當作簡的代表作是很有道理的。一部作品獲得了多少批評家的交口讚譽與課堂裏的耐心研究,或者多少學者的講解分析,並不能使它成爲經典,只有讀者獲得的樂趣和教益,纔是一部作品成爲經典的關鍵。
我認爲,總體上來說,《傲慢與偏見》是她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滿意的一部。我不喜歡《愛瑪》的女主人公的勢利性格,面對社會地位比她低下的人,她總顯得屈尊俯就,至於簡·凡凡可斯和弗蘭克·丘吉爾之間的風流韻事,也並不是多麼有趣。在她的所有作品中,《愛瑪》是唯一使我感到冗長的作品。埃德蒙和範妮,《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惹人厭惡的道學家,而生氣勃勃、不拘小節的亨利和瑪麗·克勞福德,卻贏得了我十分的同情。《勸導》這部小說擁有一種罕見的魅力,如果沒有柯伯在蘭姆雷吉斯的那件事,我認爲它堪稱完美。在虛構不尋常的事件方面,簡·奧斯汀並沒有什麼天分。下面這件事在我看來就有些弄巧成拙的嫌疑:露易莎跑上幾級陡峭的樓梯,“向下一躍”,撲向愛慕她的溫迪華斯上尉,上尉沒能接住她,她便一頭撞到地上昏了過去。事實上,只要上尉肯伸出手接她,就如他平時幫她“跳下”籬笆旁的階梯那樣,她絕不至於一頭撞到地上,要知道她跳下來的地方離地面還不足六英尺[7] 。她也許會撞在高大健壯的上尉身上,也許會受到驚嚇,但並不會受傷。然而,她昏過去了,接着便是一片忙亂。關於忙亂的描寫也並不可信,衆人手忙腳亂,就連身經百戰、屢獲表彰的溫迪華斯上尉也嚇得手足無措。之後的敘述中,所有人的行爲舉止都顯得荒謬,我簡直難以相信,對於親朋好友的疾病和死亡都能安然處之的奧斯汀小姐,竟然在小說中寫出這樣一段笑料百出的鬧劇。
以知識淵博、風格詼諧著稱的批評家加洛特教授曾經說過,簡·奧斯汀在寫故事方面並沒有什麼才能,他解釋說,他所謂的“故事”是指一連串不同尋常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事件。的確,簡·奧斯汀缺乏這種能力,她似乎也不打算在這方面努力。她身上敏銳的觀察力和生動的幽默感允許她能夠不耽溺於幻想,不尋常的事件並非她的興趣所在,她要寫普通的日常生活。憑藉自己足夠出色的觀察力、生動的幽默感和巧妙的措辭,她便足以將最普通的生活寫得並不普通。至於故事,多數人指的是那種清晰而連貫的陳述,包含開始、發展和結局。以《傲慢與偏見》爲例,小說以兩個年輕人的到來作爲故事的開始,以他們和伊麗莎白姐妹的愛情作爲主題並加以發展,最後以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爲結局。那些老於世故的人也許並不認可這種傳統的大團圓結局。的確,多數婚姻,或許是絕大多數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況且,結婚只是進入另一個生活階段,而並非生活的終結。許多作家選擇結婚作爲小說的開端,並一直敘述到它的結尾。這是作者的權利。我反倒認爲,一般讀者喜歡看到小說以男女主人公終成眷屬作爲結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們抱持這種觀點,是因爲心中有一種本能的、深切的感覺,認爲男人和女人通過婚姻完成了一項生物學上的職責。很自然地,他們會感到,聽作者講述一對男女如何產生愛情,經過曲折變化、相互誤解,最終約定終身、生兒育女,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對於大自然來說,任何一對夫妻只是漫長生命鎖鏈中的一環,這一環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夠衍生出另一個環來。這就是小說家熱衷於以男女主人公終成眷屬作爲小說結局的理由。在簡·奧斯汀的這部小說中,新郎最終獲得一大筆地產收入,帶新娘搬進了一所漂亮的住宅,家中有花園,還有許多華貴精美的傢俱,這樣的結局讓普通讀者大爲滿意。
在我看來,《傲慢與偏見》的情節結構十分精巧,情節的銜接度極高,且極爲自然,沒有使讀者感到迷惑的地方。也許,有讀者會認爲伊麗莎白和簡如此有教養、禮儀,她們的母親和三個妹妹不應該這麼平庸。這的確有些唐突,不過,在敘述故事時,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安排。有時我會假設,簡爲什麼不把伊麗莎白和簡設置成班納特先生的前妻的女兒,三個小女兒的母親班納特夫人是他的續絃,如此一來,矛盾不就避開了嗎?
在所有作品的女主人公中,簡·奧斯汀最喜歡的是伊麗莎白。她曾經寫道:“我不得不承認,她是在我的小說中出現的最令人愉快的人物。”根據有些人的看法,伊麗莎白是以簡·奧斯汀本人爲原型的——她也的確把自己的勇氣、歡樂、機敏和見識都賦予了伊麗莎白這個人物——或許還可以做出進一步的推測,她描繪的那個善良、溫柔、美麗的簡·班納特,就是她的姐姐卡桑德拉。一般讀者總會把小說中的達西當作無恥之徒,他犯下的第一個過錯就是拒絕與不相識的、也不想結識的人跳舞。但這並不是什麼大錯。的確,在向伊麗莎白求婚時,他表現出一種令人厭惡的傲慢,但是考慮到他對自己的出身和財產的自豪,這是他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徵,沒有它,小說也就沒什麼可講了。何況,他傲慢的求婚態度也給了簡·奧斯汀施展妙筆的機會,據此展開了小說中最精彩的戲劇性場面。也許在有了一定寫作經驗的情況下,簡·奧斯汀再寫這部小說,她會把達西的態度表現得更恰當一點,讓他足以引起伊麗莎白的反感,卻不至於說出那些略失真實的話。書中對卡特琳夫人和柯林斯先生的描述可能也稍嫌誇張,但我認爲略加喜劇元素是完全可行的。喜劇元素讓生活更加絢麗多彩,也更加嚴峻冷峭。加一點喜劇式的誇張手法在小說中無傷大雅,畢竟有分寸地摻點笑料就好像在草莓上撒一層白糖,會讓生活的喜劇味道變得更加濃郁。不過,說到卡特琳夫人,需要記住一點,在簡·奧斯汀的時代,一個人與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待在一起時難免會表現出一種優越感;對此,地位較低的人也不會有任何不滿。如果有讀者覺得,伊麗莎白作爲一個出身低微的姑娘,卡特琳夫人在她面前有些趾高氣揚,請不要忘記,伊麗莎白對自己的姨媽菲利普夫人的態度也好不了多少,畢竟對方只是一個地位不高的律師的妻子。我年輕的時候,已經和簡·奧斯汀所寫的時代相隔一百年,還是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貴婦人,她們高傲自大的樣子儘管不像過去那樣荒唐可笑,和卡特琳夫人倒也不相上下。至於柯林斯先生這樣擅長拍馬奉承卻又傲慢無理的人,在今天,又有誰沒見過?
不會有人把簡·奧斯汀視作偉大的文體家。她的綴字法很奇特,常常不顧語法,但是她的聽覺一定很敏銳。她的句子結構可以看出受到了約翰遜博士的影響。相比普通的英語詞彙,她喜歡使用來自拉丁文的英語詞彙,喜歡用抽象的而非具體的詞彙。這給她的措辭添了一點悅目、愜意的莊重感,也的確讓她詼諧的語言多了一些分量,在辛辣、尖刻里加入一點一本正經的味道。她的對話寫得自然流暢。記敘對話並不是將人物所說的原封不動地搬去紙上,而是要經過組織、整理,不然就會顯得沉悶。在簡的小說中,許多對話像是如今的書面語,讀來略顯矯揉造作,但是在18世紀末,那些年輕小姐確實是那樣說話的。比如,簡在談起她的情人的幾個妹妹時說:“她們當然不會贊成我和他的關係,對此我並不感到奇怪,因爲他完全可以選擇一個許多方面都比我更好的人。”我相信,簡的話就是這樣說的,但我也必須承認,聽她這樣說話真有些費力。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尚未談到,那就是它極強的可讀性——相比一些更加傑出或著名的小說,《傲慢與偏見》顯然更有可讀性。正如司各特所言,奧斯汀小姐關注的是日常生活、人們的內心情感和錯綜複雜的細瑣事務。雖然小說中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發生,但是讀完一頁後,你總會情不自禁地翻過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情節。下文中仍然沒有什麼大事,但你又迫不及待地翻開新的一頁。能夠讓你這樣做的小說家是最有才能的小說家。我常常在想,這樣的才能是從何而來?爲什麼讀者把這部小說反覆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卻仍然像第一次閱讀時一樣興趣盎然?也許原因就在於,簡·奧斯汀不僅對書中的人物及其命運深感興趣,她對發生在人物身上的一切都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