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其人與《高老頭》 (第2/6頁)
毛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個三流作家朋友前來看望巴爾扎克,他慫恿巴爾扎克另寫一部小說,巴爾扎克聽取了他的意見。就這樣,一系列粗製濫造的東西從他的筆端源源不斷地產出,有獨自創作的,也有與人合寫的。其間,他給自己取了各式各樣的筆名,所以沒人知道他仍在寫小說。1821年至1825年間,說不清巴爾扎克到底創作了多少部小說。有權威人士站出來表示,總數足有五十本之多。這些作品以歷史小說爲主——因爲當時司各特的聲譽正如日中天,巴爾扎克顯然是想跟個風。不過,儘管這些作品對讀者來說沒什麼閱讀的價值,對他自己卻十分重要,正是通過這樣大量的練習,他明白了寫小說的要點。情節必須跌宕起伏才能吸引讀者,還要選取人們最關心的主題,或是愛情,或是財富,或是榮譽和生命價值。也或者,巴爾扎克從中懂得了,要使作品獲得讀者的青睞,他自己就必須保持住激情,不管這種激情顯得有多麼淺薄、輕浮乃至矯揉造作,但只要這種情感足夠強烈,那麼讀者免不了會被作者所打動。
在巴爾扎克全家還住在維巴利西鎮時,鄰居柏爾尼夫人曾和巴爾扎克很相熟。那時,她年方45歲,父親是一位德國音樂家,爲瑪麗·安託瓦內特服務過。她的丈夫是個病秧子,而且脾氣暴躁。她和丈夫生有八個孩子,另外還和情人生了一個私生子。這樣一位夫人很快就和巴爾扎克變成了朋友,之後關係一度升爲他的情婦,但直到十四年後她去世爲止,兩人一直是朋友。這種關係在外人看來不免有些奇怪:他像是對待情人一樣地愛她,同時又從她那裏獲得了足夠的以前缺失的母愛。所以,她不僅是他的情人,同時還應該算是他最忠實的朋友,只要他有需要,她總能無私地給予他忠告、鼓勵、幫助和愛。
這件風流韻事在小鎮上傳開了,隨後流言四起,巴爾扎克的母親知道後,自然竭力反對兒子和一個年紀都快趕上她的女人攪和在一起。再者說,當時巴爾扎克寫的書一分錢都沒掙到,前途問題也讓她傷透了腦筋。之後,有位朋友建議巴爾扎克去經商,巴爾扎克聽後,覺得正中下懷。柏爾尼夫人隨即慷慨解囊,拿出四萬五千法郎交給他,他找了兩個朋友作爲合夥人,一同做起了出版、印刷和鑄字的生意。巴爾扎克並沒有經商的才能,加上他花起錢來大手大腳,經常把個人的賬務,例如支付給裁縫、鞋匠、珠寶商甚至洗衣工的錢都記在公司賬上。就這樣不到三年,公司被迫停業整頓了,巴爾扎克也欠下了高達五萬法郎的外債。這筆錢最後還是由他的母親償還掉的。這段堪稱災難的經歷讓巴爾扎克通曉了許多特殊的商業經營方面的知識,也懂得了許多日常中人情世故和社會交際方面的東西,所有這些知識都成爲他往後的小說創作中的重要財富。
三
生意失敗後,巴爾扎克搬到了布列塔尼的一位朋友那裏居住。在那裏,他獲得了人生第一部嚴肅作品《舒昂黨人》的素材,在這部作品上他也第一次署上了自己的真名。這一年,他30歲。從這裏算起一直到他去世的二十一年間,他都幾乎沒有停下創作的筆端,長篇、中篇、短篇小說不斷地從他的手中誕生,數量極爲驚人。而其中,每年都會有一至兩部長篇、十幾個中短篇小說。除此之外,他還涉獵了許多劇本,有一些並不被人接受,甚至還有些是可悲的失敗之作。他一度還創辦了一份報紙,每週兩期,上面大部分的稿件由他自己動筆撰寫。
巴爾扎克十分喜歡記筆記,且出門總愛隨身帶着筆記本,一旦遇到有可能在以後成爲自己素材的事情,或是腦中突然冒出了靈感,又或是聽到別人的某個有趣的段子,他就會立刻把它們記諸筆下。他會抓住一切機會對故事中出現的每一處場景做實地考察,有時爲了看看他小說裏面要描寫的某條街道或房子,甚至不惜長途跋涉。我發現,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和所有的小說家一樣,都是以熟悉的人物爲原型的,但作爲小說人物,總要適當發揮想象力的,因此說他們實際是他的想象產物也不無不可。他在給人物命名上十分講究,不惜爲此絞盡腦汁,在他的想法中,名字是與人物的性格及外貌息息相關的。
寫作時,巴爾扎克保持着一種極富規律的、潔身自好的生活。晚飯後不久,上牀休息,睡至半夜一點,僕人會將他叫醒;起牀後,穿上一件潔白的長袍(他自稱得穿着沒有污跡的衣服纔有利於創作),點上蠟燭,在桌上放上一杯提神的黑咖啡,然後開始用鵝毛筆寫作;寫到早晨七點,放下筆,洗澡,躺下休息;八點至九點,出版商會送來校樣並取走他新寫出的部分手寫稿;再之後,又重新開始工作,直到中午,午飯就喫些煮雞蛋,喝些水,加上大量的黑咖啡;喫完後他會一直工作到六點才喫一頓簡單的晚飯,飯間會喝一點伏芙列酒;朋友通常會在這個時間段來訪,與他們聊一會兒天后,他便上牀睡覺。
巴爾扎克不是一個動筆前會打出周全腹稿或者提綱的作家。他只會直接提筆先寫出一份初稿,然後在初稿上修改,其間會有大刀闊斧的增刪,甚至會出現變換章節順序的情況,最後交給出版商的手稿往往塗改得難以辨認。他對排成校樣後的稿子仍會繼續修改,增加或刪除某些詞語、句子和段落,甚至大段大段地刪掉章節。改過的校樣再次送排,出來後接着進行第三次修改。如是三番後,他纔會同意付梓印刷,並附加上條件:將來的版本上,他要保留進一步修改的權利。如此反覆折騰的行爲自然會增加不少開支,這也常常導致他和出版商之間產生激烈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