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私立鴻模學校與無錫縣立第四高等小學 (第3/6頁)
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餘又效古人剛日誦經,柔日讀史之例,定於每清晨必讀經子艱讀之書。夜晚後,始讀史籍,中間上下午則讀閒雜書。餘體弱,自辛亥年起,幾於每秋必病。一日,讀日人一小書,論人生不壽,乃一大罪惡,當努力講究日常衛生。餘時適讀陸放翁詩,至其晚年作品,心中大奮發。念不高壽,乃餘此生一大恥辱,大懲罰。即痛於日常生活上求規律化,如靜坐,如郊野散步等,皆一一規定。又開始寫日記,逐日所讀書皆記上,不許一日輟。後遇餘結婚,遠近戚屬皆先後來,上午竟未獲讀一字,下午又繼續忙亂。自念今日之日記勢將破例矣,適理髮師來爲餘理髮,餘乃於此時間默默成詩兩首,始釋然自慰,今日之日記宜勉可交卷矣。此一習慣,直至餘進入大學任教後,始有斷續。
是年,餘教《論語》課,適讀《馬氏文通》,一字一句按條讀之,不稍疏略。念《馬氏文通》詳論字法,可仿其例論句法,即以《論語》爲例。積年遂成《論語文解》一書。此爲餘正式著書之第一部。以稿郵送上海商務印書館,得回訊,允爲付印。出版後,當酬贈原著百部。餘函商,能否改贈商務書券百圓,得允。書券亦隨到。餘又商之無錫城中一書肆,付以此百圓書券,由余隨意選購,不限商務出版者。亦得允。餘遂於經史子集四部中,擇餘所缺者絡續購買。自此餘學問又進。此百圓書券實於餘大有裨益也。
又餘購得浙江官書局本二十二子,依次讀之,至《墨子》,開卷即覺有錯誤。心大疑,意謂官書局本不應有誤。又見此書校注者乃畢沅,此人爲清代大儒,不應不知其誤,置而不問。姑再讀之,錯誤續出,幾乎逐頁皆有。益大疑,遂奮筆從開始起逐條舉出其錯誤處,加以改正,取名《讀墨闇解》。積數日,所舉已多,心滋增疑。《墨子》乃先秦古籍,迄今越兩千年,何竟無人發見其書中錯誤,必當有人討論及此。而學校同事中無人可問。試翻商務印書館之辭源,於墨子下,竟得《墨子間詁》一條。讀之,正餘所欲知。然又疑書肆中不知有此書否,即作函寄無錫書肆詢問。翌日,航船送來一書包,拆視赫然即孫冶讓之《墨子間詁》。開卷急讀,凡餘所疑,孫書均已列舉,更多餘所不知疑者。至其改定錯誤處,則必有明證確據,取材淵博。回視餘之《闇解》,乃如初生嬰兒對七八十老人,差距太遠。自念餘之孤陋幼稚,乃亦自居於讀書人之列,豈不可笑可恥。於是於孫書逐字逐句細讀,不敢絲毫忽過。餘之遊情於清代乾嘉以來校勘考據訓詁學之藩籬,蓋自孫氏此書始。惟清儒多自經學入,餘則轉自子部入,此則其異也。然餘讀孫書至墨經一部分,又覺其所解釋有未盡愜意者。蓋餘前在水渠讀嚴譯穆勒《名學》,於此方面亦略有悟入。乃不禁又奮筆從《讀墨闇解》改寫《墨經闇解》。逐條改寫孫解之未愜意者。然孫解雖未愜意,正解亦非急切可得。乃逐條寫墨書原文納衣袋中,一人郊野散步,隨手從衣袋中取一條出,隨步隨思。思未得,又易一條思之。積久乃得數十條,是爲餘寫《論語文解》後第二部有意之撰述。然其時餘已嚴定規律,每日必讀新書,必求能日知其所無。架上書尚多未讀,心中欲讀書更無盡。不欲爲此一端自限,妨餘前進之程,乃終未敢恣情於此,勒成一書。惟此《墨經闇解》與《讀墨闇解》之兩稿,則常存行篋中,至今未忍拋棄。偶一檢閱,當時孤陋幼稚獨學無友之艱苦情況,猶湧現心頭。既以自慚,亦以自奮。餘之終幸得免於孤陋幼稚之境者,縱不足以自滿,亦可得以自慰也。
及數年後,得讀章太炎梁任公胡適之諸人書,乃知墨學竟成爲當代一時之顯學,孫書特其嚆矢。而餘亦終於寫出許多有關古名家墨經及惠施公孫龍諸人之論文,今俱已收集於近編《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之第二冊。其先肇端,實在梅村此時也。餘之讀書,最先從韓柳古文唐宋八家入門,隨即有意於孔孟儒學,又涉及古今史籍。墨學實非所喜,而耗精瘁神於此者亦復不少。不知者,亦或疑餘爲學追隨時髦,譁衆取寵,以博當前之稱譽。而餘之孤搜冥索,所由步入此一條艱險之路者,事有偶然。甘苦之情,又誰知之。故知學問向前,在遙遠之進程中,自不免許多意料不及之支節曲折,錯歧複雜,有違初心者。孔子言,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餘之在當時,或可依稀彷彿於孔子志學之年矣。及今耄老回憶,果能有立而至於不惑否,則真不勝其慚恧與感喟之餘情也。
時餘已逐月看《新青年》雜誌,新思想新潮流坌至湧來。而餘已決心重溫舊書,乃不爲時代潮流挾卷而去。及今思之,亦餘當年一大幸運也。
又憶某年暑假,餘在七房橋家宅東邊陪弄中,硃筆標點《宋元學案》。當時餘已先讀歐陽文忠公及王荊公諸集,對其收編頗不愜意,遂有意重編《宋元學案》。惟有此志,迄未成書。
五
越一年,暑假後,餘因病遲到校。是年學校新聘一教師,爲松江朱懷天,新畢業於上海第一師範,已先到校,與餘兩人同一寢室。室內惟兩牀一桌。夜間同歸寢室,餘告懷天,出校門有兩路,一左向,過小橋,即市區,可喫餛飩飲紹興酒,佐以花生塘裏魚,課畢,同事皆往,想君亦已隨行多日。一右向,越圍牆田野村莊散步塍間,仰天俯地,暢懷悅目。餘一人率右行。君今與餘同室,願仍左行,抑改右行。懷夫立刻言,願改右行。於是相視而笑,遂爲友。懷天較餘年輕一歲或兩歲。
未一月,懷天忽得家訊,其母逝世。告假奔喪,旬日返校。夜臥,常夢中大哭而醒,或夢寐中大呼,由余叫其醒。連夜如此,累月皆然。而日間平居,乃絕不露哀容。餘始識其純孝由衷,深敬之。詳詢其家庭。懷天言,早孤,獨一母。家貧,有一弟,不能養,乃由相識家領養,已易姓,惟常往來。其時懷天已成婚。懷天敘述其家況時,語語皆自其肺腑中孝悌真情出。至於其家庭具體之悽苦,實不足當其心中傷痛之萬一也。
餘與懷天自此相處益親。黃昏前必相偕校外散步,入夜兩人各自規定之讀書時間畢,又同在院中小憩,始就寢。餘與懷天均任國文一班作文課同在週末,必盡日夜批改完畢,俾可星期日偕出遠行,或竟日,或半日,擇叢林羣石間,無人處,亦坐亦臥,暢論無所不至,迄夜方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