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廈門集美學校 (第3/4頁)
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
施之勉乃餘常州府中學堂低班同學。餘在校,雖不與相熟,而亦曾知其名。之勉畢業後,又升學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受其師柳貽徵翼謀之稱賞。時集美教師多來自南北兩高師。之勉曾任教務長。
時集美同事住校者皆單身,之勉則攜其新婚夫人沈韻秋女士賃一小屋,居村中。餘每星期日必至其家。之勉體弱多病,又因家貧負債,欲求節省清償,日以進薄米稀粥,以鹽拌水豆腐佐膳。其夫人則賢惠有加,侍夫治家,食淡攻苦,絕無應酬。之勉年方過三十,儼然一恂恂儒者。而其夫人則純如一舊式之閨秀。又有無錫同鄉與之勉南京高師同學蔣錫昌,時亦在集美任教,必與餘同至施家。
每逢星期日,餘與錫昌同赴廈門,又常同遊鼓浪嶼。尤好遊其兩公園,一在山上,一在海濱。濱海者有曲折長橋架海上,更所愛遊。返廈門,以叉燒包當午膳。買豬蹄一,海蔘幾條。歸,竟往施家。與之勉三人暢談。其夫人燉海蔘蹄髈至極爛,供晚餐。餘與錫昌必飽啖至盡。之勉則極少下箸,仍以鹽豆腐薄米粥爲膳。如是,每星期不變。其夫人之燉治海蔘蹄髈,亦每膳小變。一如天下之至樂,乃無過於此者。
餘離集美越一年,錫昌亦離去。錫昌乃無錫鄉間一富農,不脫農人本色,乃絕無富人氣味。常自其鄉來城訪餘於第三師範。遇雨,則穿其家中自制之油鞋,鞋底釘聲硜硜,終不見其穿皮鞋。餘兩人常在無錫公園中暢談盡半日。錫昌好道家言,著有《莊子哲學》一書。餘後曾採其說入餘著《莊子纂箋》中。
之勉離集美,在家養病。餘在三師時,親訪之其家施家宕。同遊其附近之唐平湖,其時顧頡剛《古史辨》方問世,餘手一冊,在湖上,與之勉暢論之。餘離三師至蘇中,之勉來三師,一校同事幾盡爲其南京高師及中大之同學。抗戰軍興,之勉在重慶界石之蒙藏學校任教。餘自成都至重慶,親訪之。其幼子方積年病在牀,幾不起,一家生活益清苦。之勉則以其時成《秦會要》一書。
勝利還都,之勉助其師柳翼謀重整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又返無錫,任縣中校長。餘在江南大學,常去其家。後之勉來臺,隨其長子在臺南一農場,餘又時訪之。其時之勉生活則清苦更甚於往常。及之勉任臺南成大教職,餘又得屢與相聚。之勉仍多病,即飲水亦有定時定量。其夫人治家侍夫一如往昔,而之勉終能在貧病中著述不輟。後其夫人亦時病,之勉從成大退休後,又隨其長子至臺中中興新村。其夫人長期臥病在醫院中,餘夫婦又親訪之。其夫人卒不治。餘題其墓碑曰:艱難締姻,刻苦持家。貞德彌勵,幽光永嘉。蓋道實也。
今之勉乃鰥居,仍著述不輟。今年已八十九,而體健轉勝往時,亦其積年謹慎清淡所致也。憶餘生平所交,惟之勉爲最親亦最久。而生活之清苦,亦惟之勉爲甚。餘嘗一日問之勉,讀《論語》何章最感受親切。之勉舉《飯疏食飲水》一章以對。今已不憶是何年事,當逾五十年矣。然之勉畢生安貧,殊堪後生之佩仰,惜不能一一詳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