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先生文章裏提到的人物主要是作家,我舉這些例子淨是科學家,或許顯得有點文不對題。作家也是知識分子,但是他們的事業透明度更大:字人人識,話人人懂(雖然意思未必懂),所以格外倒黴。我認爲,在知識分子大家庭裏,他們最值得同情,也最需要大家幫助。我聽說有位老先生對賈平凹先生的《廢都》有如下評價:“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不管賈先生這本書如何,老先生言重了。真正的妖孽是康生、姚文元之輩,只不過他們猖狂時來頭甚大,誰也惹不起。將來咱們國家再出妖孽(我希望不要再出了),大概還是那種人物。像這樣的話我們該攢着,見到那種人再說。
科學家維納認爲,人在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一類如棋手,成敗由他的最壞狀態決定,也就是說,一局裏只要犯了錯誤就全完了。還有一類如發明家,只要有一天狀態好,做成了發明,就成功了,在此之前犯多少次糊塗都可以。賈先生從事的是後一類工作,就算《廢都》沒寫好,將來還可以寫出好書。這樣看問題,纔是知識分子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王先生說,知識分子會腐化社會,我認爲是對的,姚文元也算個知識分子,卻喜歡咬別的知識分子,帶動了大家互相咬,弄得大家都像野狗。他就是這樣腐化了社會。
<h3>四、知識分子的真實罪孽</h3>
如果讓我來說中國知識分子的罪狀,我也能舉出一堆:同類相殘(文人相輕),內心壓抑,口是心非……不過這樣說話是不對的。首先,不該對別人濫做價值判斷。其次,說話要有憑據。所以,我不能說這樣的話。我認爲中國的知識分子只在一個方面有欠缺:他們的工作缺少成績,尤其是缺少一流的成果。以人口比例來算,現代一切科學文化的成果,就該有四分之一出在中國。實際上遠達不到這個比例。學術界就是這樣的局面,所以我們勸年輕人從事學術時總要說:要耐得住寂寞!好像勸寡婦守空房一樣。除了家徒四壁,還有頭腦裏空空如也,這讓人怎麼個熬法嘛。
在文學方面,我同意王先生所說的,中國作家已經痞掉了,從語言到思想,不比大衆高明。但說大家的人品有問題,我認爲是不對的。沒有杜拉斯,沒有昆德拉,只有王朔的調侃小說。順便說一句,我認爲王朔的小說挺好看,但要說那就是modern classic,則是我萬難接受、萬難領會的。痞是不好的,但其根源不在道德上。真正的原因是貧乏。沒有感性的天才,就不會有杜拉斯《情人》那樣的傑作;沒有犀利的解析,也就沒有昆德拉。作家想要寫出不同流俗之作,自己的頭腦就要在感性和理性兩方面再豐富些,而不是故作清高就能解決問題的。我國的作家朋友只要提高文學修養,還大有機會。就算遇到了挫折,還可以從頭開始嘛。
<h3>五、知識分子該幹什麼?</h3>
王先生的文章裏,我最不能同意的就是結尾的一段。他說,中國社會的精神結構已經千瘡百孔,知識分子應司重建之責。這個結構是指道德體系吧。我還真沒看見瘡在哪裏、孔在哪裏。有些知識分子下了海,不過是掙幾個小錢而已,還沒創建“王安”、“蘋果”那樣的大公司呢,王先生就說我們“投機逐利”。文章沒怎麼寫,就“厚顏無恥”。還有喪失人格、渴望墮落、出賣原則、褻瀆神聖(這句話最怪,不知王先生信什麼教)、藐視理想。倘若這些罪名一齊成立,也別等紅衛兵、褐衫隊來動手,大夥就一齊吊死了吧,別活着現眼。但是我相信,王先生只是順嘴說說,並沒把咱們看得那麼壞。
最後說說知識分子該幹什麼。在我看來,知識分子可以幹兩件事:其一,創造精神財富;其二,不讓別人創造精神財富。中國的知識分子後一樣向來比較出色,我倒希望大夥在前一樣上也較出色。“重建精神結構”是好事,可別建出個大籠子把大家關進去,再造出些大棍子,把大家揍一頓。我們這個國家最敬重讀書人,可是讀書人總是不見太平。大家可以靜下心來想想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