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確定這個題目的時候在阿布扎比,屋外四十度,屋內二十度,我在四十度和二十度之間進出時想到了這個題目。我選擇這個題目並非想說語文和文學的區別,雖然區別是存在的,比如說學習語文是一定會有考試的,而閱讀文學作品是沒有考試的,這樣的區別只是道路的不同,方向是一樣的,因爲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都是文學作品,就像阿布扎比的四十度和二十度,都是阿布扎比的氣溫,所以我的興趣是語文和文學之間有些什麼。

選擇這個題目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你們都是中小學語文老師,還有一個是三十年前我發表在《北京文學》上的一個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根據一位從事教育的朋友查詢,一九九九年的時候這篇小說入選了人教社的中等師範語文課本,此後語文版、廣東版、上教版、蘇教版和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也選入了這個短篇小說。不過《十八歲出門遠行》在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裏只是曇花一現,沒過多久就被撤下,放進課外讀本中,我不知道其他版的高中語文教材裏是否還保留着。前些年廣東高考的語文試卷上出現了這個短篇小說,結果不少學生答錯了,最好的學生也丟掉了幾分,這寶貴的幾分讓那些本來可以去北大清華的學生,只好去北師大和人大了。我三十年前寫下這篇小說時沒有想到還會出現這種缺德事,爲此我去網上搜索了幾篇語文老師的教案,語文老師的分析很精彩很到位,可是讓我去考的話,也會丟分。

我問過當時擔任人教社高中語文室主任的溫立三,高中生對《十八歲出門遠行》是什麼反應?他說普遍的反應是讀不懂,我說既然如此爲什麼還要把它選進課標教材?他說就是要讓他們讀不懂。

所以我要在這裏講一講“語文和文學之間”,我的計劃是把語文老師的教案、批評家的文章、作家的評論和我當初的寫作經歷和現在重讀的感受都放到桌面上來。爲此我先是詢問浙江師範大學的高玉,有沒有關於《十八歲出門遠行》的評論,他說有,問我要多少,我說幾篇就行,他給我發過來了十多篇,又讓他的學生王曉田給我發來了幾篇作家的評論。我自己在網上搜索到了幾篇語文老師的教案,溫立三也給我提供了幾篇,我覺得這個計劃可行了。

高玉發給我的關於《十八歲出門遠行》的專論裏大多數有些特殊,這些作者都是師範大學的老師或者研究生,他們寫下的是文學評論,同時又或多或少涉及語文教學,可見《十八歲出門遠行》進入語文教材之後影響力大增,應該是我所有短篇小說裏最著名的一篇了。我注意到這些師範專業出身的評論者已經考慮到這個短篇小說對高中語文經驗閱讀的顛覆性,他們的文章和我熟悉的程光煒、唐小兵的有所不同,前者是循循善誘,後者是高屋建瓴。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王平和胡古玥在題爲《象徵與存在》的文章裏說:“這種大膽的敘述與獨特的創意,顛覆了學生原有的閱讀經驗,如果以傳統的記敘要素來解讀,可能會使故事情節支離破碎,只有從象徵修辭與存在的哲學意蘊視角入手,纔有可能找到阿里阿德涅之線,解開它的存在真實之謎。 ”他們在文章最後再次強調:“由於學生初次接觸先鋒小說,其反常的形式及其他區別於傳統小說的異質性特徵難免會讓學生感到陌生,同時也在挑戰他們根深蒂固的觀照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從產生阻拒到學會欣賞,無疑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創造性嘗試。” 看得出來,這兩位評論者贊成《十八歲出門遠行》選入高中語文教材,我讀到的其他師範專業出身的評論者的文章也都對此表示了肯定的態度。看來像溫立三這樣“就是要讓他們讀不懂”的人爲數不少。

讀得懂和讀不懂之間發生了什麼?應該發生了很多,我們知道的和我們不知道的都有。拋開那些胡亂拼湊出來的作品,閱讀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的反應不應該是懂和不懂,應該是讀起來費勁和不費勁、感受到了和沒有感受到、願意讀下去和不願意讀下去之類的,尤其是進入語文課本的文學作品,是被時間和文學雙重鑑定後貼上安全標籤的作品,可是有時候仍然會被讀得懂和讀不懂所困擾,我想這就是經驗閱讀和非經驗閱讀。

我曾經說過,一個好的讀者應該懷着空白之心去閱讀,一個好的作者應該懷着空白之心去寫作。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不容易。每一個讀者都是帶着自己的經驗去閱讀文學作品,這樣的經驗裏包含了很多,年齡、性別、經歷、性格、心理、環境等;每一個作者也是帶着自己的經驗去寫作文學作品,這個經驗裏包含了上述這些等等之外,還包含了作者已經熟練掌握的敘述方式。所以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都是長時間淪陷在自己的經驗閱讀和經驗寫作之中,可是突然的、毫無先兆的、非經驗的閱讀或者寫作閃現了一下,這樣的次數不會多,因爲經驗是必然,非經驗是偶然,當這個偶然出現時,你是困惑之後退卻了,還是欣喜之後前進了?如果是困惑退卻,那麼一切照舊;如果是欣喜前進,那麼一個嶄新的世界有可能向你打開。

所以我在講述自己非經驗的閱讀和寫作之前,需要先說說自己的經驗閱讀和寫作。這要從川端康成說起,我二十歲的時候讀到他的《伊豆的舞女》,當時“文革”結束才四年,中國當代文學開始顯示出生機,不過這樣的生機基本上是通過對“文革”的控訴表現出來的,我在週而復始的“傷痕文學”閱讀裏,偶然讀到了來自日本的《伊豆的舞女》,這對於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但不是非經驗的體驗。我當時二十歲,在多愁善感的年齡,讀到一部多愁善感的小說,《伊豆的舞女》喚醒了我青春經驗裏最易衝動的部分。小說中的“我”也是二十歲,舞女只有十四歲,川端康成細緻入微又深入人心地描述了這段若即若離的愛情,小說的結尾是舞女和她哥哥的送別,“我”帶着傷痕離去。我在這篇小說裏也讀到了傷痕,與當時中國流行的“傷痕文學”裏的傷痕不同,那是被刀砍出來的疼痛喊叫,而川端康成的是內心深處的隱約作痛。我至今還記得一個細節,舞女蹲在路邊用平時插在自己額髮上的梳子梳理一條獅子狗的長毛,讓“我”看了很不舒服,因爲“我”曾想過向她要這把梳子。當時我總覺得自己也有過類似的故事,其實並沒有,虛構作品中的一些情節和細節常常會讓讀者想象成自己的經歷。

《伊豆的舞女》帶我進入了日本文學,差不多有六年時間我都沉浸其中,夏目漱石、島崎藤村、三島由紀夫、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還有一位名叫樋口一葉的女作家令我感傷了很長時間,我在二十四歲時讀到了她的《青梅竹馬》,而她在二十四歲時去世了。如果讓我選出十部必讀的中篇小說,《青梅竹馬》應該是其中的一部,我會把它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馬爾克斯的《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科塔薩爾的《南方高速公路》放在一起。我第一次去東京的時候,專門去了樋口一葉紀念館,在她字跡娟秀的手稿前駐足良久,想象她在現實世界裏短暫和窮困的人生,同時在虛構世界裏又是漫長和富足的人生。

我當然也去了鎌倉的川端康成的故居。日本作家裏,我閱讀最多的還是川端康成,當時我讀了所有能夠找到的譯成中文的川端康成的作品,後來葉渭渠先生送給我一套他和唐月梅合譯的川端康成全集時,我發現裏面的作品大部分已經讀過。這期間我也讀了很多歐美作家的作品,日本文學展現出來的細膩作風構成了我當時的文學經驗,閱讀歐美的文學作品只是對這經驗的補充,所以普魯斯特和凱瑟琳·曼斯菲爾德這樣的作家在我這裏是尊貴的客人。

其它小說推薦閱讀 More+
我家顧少超暖的

我家顧少超暖的

牛犇犇
一紙婚書,換來一場婚姻以及家族太平,原以爲是她一個人的單相思,原來並不是……“跟我回家。”男人突然衝上來,一把抓住她的手。“放手!”男人卻死死抓着不放,堅定道:“我永遠都不會再放開你的手了!”“這位先生,請問我認識你嗎?”不認識嗎?好,那就重新認識一下。
其它 完結 86萬字
像魚

像魚

澄禮
「vb@澄禮禮」溫逾雨知道她和談嶼辭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他恣意隨性,在衆星捧月中,漫不經心地隨女孩捏着臉對他噓寒問暖,周圍鬨笑聲一片。她安靜內斂,坐講臺旁一角,挺直背脊,一筆一劃地在白紙上寫下規整秀麗筆跡..
其它 連載 9萬字
說說媳婦被印度人操的事

說說媳婦被印度人操的事

匿名
《說說媳婦被印度人操的事》是匿名精心創作的辣文。這是一個關於愛、友情、成長和冒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想象力和奇幻色彩,同時也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鳴,它會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無限可能,適合所有年齡段的讀者閱讀。守護中文實時更新說說媳婦被印度人操的事最新章節並且提供無彈窗閱讀。
其它 完結 0萬字
萬界抗魔錄

萬界抗魔錄

蘇大白
2023年2月4日,立春,蘇驍一覺醒來,覺醒了萬界抗魔系統,24小時後邪魔入侵主世界,蘇驍穿越各種世界發展勢力,人類,矮人,精靈,獸人,一個個小世界,融和主世界,無數種族聯合在一起只爲抵禦邪魔的進攻,然後活下去……...
其它 連載 77萬字
實戰深入解析

實戰深入解析

匿名
《實戰深入解析》是匿名精心創作的辣文。這是一個關於愛、友情、成長和冒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想象力和奇幻色彩,同時也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鳴,它會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無限可能,適合所有年齡段的讀者閱讀。守護中文實時更新實戰深入解析最新章節並且提供無彈窗閱讀。
其它 完結 38萬字
滿級神格:開局召喚東方諸神蘇銘龍騫

滿級神格:開局召喚東方諸神蘇銘龍騫

憤怒的雞哥
神話擂臺降臨,各國本土神明接踵而至。小櫻花有天照,天竺有溼婆,鷹醬有奧丁…唯獨華夏神系缺失,華夏戰敗。然而命運的齒輪開始倒退,蘇銘重生了,手握華夏完整神譜。可曾聽聞千古一帝嬴政,以人類之軀斬殺西方神王……美猴王應召而來,衆生皆呼,只認傲來齊天聖,不識西天鬥戰佛!詩仙李白,劍氣縱橫三萬裏,一劍光寒十四洲,那一劍竟真的開了天門……ps:非純粹無腦爽文,慎者勿入
其它 連載 15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