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們要用自己的風格去發揚民族風格。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古典文藝,繼承我們的優良傳統。所謂民族風格,主要地是表現在語言文字上。我們的語言文字之美是我們特有的,無可代替的。我們有責任保持併發揚這特有的語言之美;通過語言之美使人看到思想與感情之美。文藝繼續不斷地發展,但是前後承接,綿綿不已。它不會忽然完全離開傳統,另起爐竈。青年是勇敢的,所以往往以爲文藝創作可以自我作古,平地凸起一座山來。這作不到!我們應該多學多練,學習古典文藝應當列入學習計劃之中。
有的青年文藝愛好者喜歡學習世界文藝名著,而輕視自己民族的遺產,甚至連“五四”以來的作品也不大看。是的,世界文藝名著是必須學習的,但是因此而輕視自己民族的遺產便是偏差。我們應當吸收世界上一切的好東西,以便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可是,一談到創作,我們就必須承認,我們首先是爲我們自己的人民服務;那麼,繼承我們自己的文學遺產必是責無旁貸的。我們的創作熱情與愛國熱情應當是分不開的。熱愛我們自己的遺產並不排斥從世界各國文學吸收營養,但是偏愛外國的而輕視自己的文學遺產便有損於我們的創作。沒有民族風格的作品是沒有根的花草,它不但在本鄉本土活不下去,而且無論在哪裏也活不下去。
這麼說,我們應該學習的東西不是太多了麼?的確是不少!要不然,作家爲什麼那麼不容易作呢?想想看,哪一個偉大的作家不是學問淵博、積極勞動的人呢?偉大的魯迅就是我們的光輝典範。
寫劇本的而完全不懂舞臺技術,寫詩歌的而一點不懂音樂,寫電影劇本的而不懂些電影技術,寫說唱文學的而不懂說唱形式的說法唱法,必定使他們的創作喫虧。這難道不是無可否認的事實麼?我學習寫劇本已有好幾年,但是我始終不懂舞臺是怎麼一回事。且不談我在生活與思想等等上的貧乏,只就舞臺技術這一項說,我已經喫虧不少。我們要掌握語言,獨創風格,我們還需要許多許多本事,才能使我們的歌詞能唱,話劇能演,電影劇本能攝製,通俗文藝能說能唱。爲提高寫作技巧,這些本領都是必要的。
當然,我們沒法子在很短的時間內能學會一切。我們應當按照個人所需制訂計劃,先學什麼,後學什麼,逐漸充實自己,穩步前進。若只滿足於一技之長,滿意於一篇作品的成就,“敝帚千金”這句老話便還是對我們的很恰當的諷刺!
多學就必須多所接觸,多接觸是最可寶貴的。我們去學舞臺技術、說唱方法,必然而然地會多接觸一些人與事,豐富自己對人與事的認識與瞭解。這難道不是可貴的麼?作個作家最怕關起門來,六親不認!古代文人往往以“孤高自賞”表示處世的態度。在他們的時代,他們或者不得不那麼作。可是,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應當沒有避世絕俗的隱士。今天的作家應該向大家學習,好去寫出內容豐富的作品交給大家,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純粹由技術觀點來理解文藝是不對的。可是,技巧還是必需的。一位還不會設色的人而能畫出彩色鮮麗的圖畫來,一位不懂怎麼去安排矛盾與衝突的人而能寫出結構精密的劇本來,都是不可想象的。我們不該輕視技巧。
專靠技巧去進行創作當然是不行的,那麼,就讓我們換個題目來談吧。
三深入生活,瞭解全面作家必須深入生活是無須多加解釋的。
在青年作家中,許多是在業餘時間從事創作的。這似乎就有了問題。他們是不是應該及速轉業,去專心進行寫作呢?這個要求首先是由於在工作崗位上所見不多,所聞不廣,不易豐富生活經驗。我以爲不該這樣理解問題。事實證明:參加這次大會的代表們大多數是有工作崗位的業餘作家。他們的作品內容多數是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接觸到的,吸收來的。他們一方面是各種工作崗位上很好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又在業餘時間寫出來作品。這說明:在工作崗位上的確能夠深入那一單位的生活。而且這樣的生活是比偶爾下鄉三月或入廠半年更紮實可靠的。一位小學教師寫兒童文學總比只到小學參觀幾次的作家寫得好的可能更大些。他和兒童們生活在一起,去參觀的作家只是走馬觀花。況且,我們今天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工作崗位必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工作崗位。我們熱情地工作,就必須遇到隨時出現的矛盾與困難,隨時參加鬥爭。這就是寫作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