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鐐銬的舞蹈 (第6/8頁)
趙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於是便有了我在結束了《武則天》“上篇”“中篇”“下篇”之後的那個詳盡的“附錄”,以作爲這個女人登基後15年漫漫生涯的一個備忘。這個備忘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交代,並不能將這個女皇帝最後15年的人生栩栩如生。所以我才決意將“附錄”推衍開來,續寫“終篇”,使之與以前的三“篇”匯合起來,形成整部小說的構架。應當說每一“篇”都是這個非凡女人的一段生命之河流,也是這位千秋帝王的奮鬥之心路歷程。尤其“終篇”將敘寫這位女皇帝的霸業輝煌以及一個老女人的悲涼之歿。我要透過歲月的蝕痕去觸摸那個女皇晚年的一顆蒼涼的心。而此時距離我寫作《武則天》的前三“篇”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
從女皇繼續與和尚薛懷義的戀情到這戀情的結束,從她和這個男人急不可耐的牀笫之歡,到最終將他殘忍地杖殺,發生在這15年。而女皇以其年近80的老邁年華,卻還要在如花似玉的美少年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身邊享盡風流的宮闈醜聞,也發生在這最後的15年。如此,我們可以判斷則天大帝這個非凡的女人是有着卓越而飽滿的情和欲的。她竟然不曾覺出四季的無情、時光的匆促,而只任憑着生命耽溺於她其實早已力不從心的激情中。
但畢竟不盡的年輪已經無法爲武曌保住她昔日的美麗,而日復一日剝蝕着她的,還有大周帝國強加給她的那無盡的政務。邊陲的戰亂頻仍。朝臣的鉤心鬥角。還有更讓她疲憊不堪的,那就是李姓與武姓子嗣間爲了爭奪繼承權的角鬥。
她對此總是心存猶疑,進退兩難。李姓的子嗣是她親生的,但讓親生兒子繼承王位就等於是復辟了被她自己推翻的那個大唐王朝,就等於是背叛了自己。而堅持武周帝國,就等於是將王位交給武姓的遠親,而她又從來不曾真的信任過那些心懷叵測的“外人”。女皇被如此政治風雲折磨着。她想急流勇退,但又不能不全力以赴。她忽而衝進急風暴雨,忽而又從風雲變幻中淡出。在如此進退兩難之間,她終於再也抵不過年輪的荏苒,以至於最終只能心力交瘁地躺在上陽宮的淒冷荒涼中,從此挨着動轉不能的最後時光。
多麼悲哀。
她最終將有滋有味有光有彩的生命堅持到了78歲。那一年由她欽定的年號叫“神龍”。
在女皇年老體衰、再無還手之力的時候,她被自己的兒子趕出了洛陽的皇宮。當生命垂危,她的政治的使命自然也就完結了。她終於失去了權杖——她一生的最愛。當那架昔日華麗的車輦載着奄奄一息的女皇離開宮城的時候,那是怎樣的悽愴與悲涼……當我看着已淪爲“上皇帝”的武瞾在上陽宮的荒寒中死去,我知道,我終於以我的方式完成了她。
算是壽終正寢,也算是無悔無憾了。女皇在“神龍革命”的劍戟中被迫離開了皇位,但她卻幸運地沒有死於非命。她死在已經先她而去的大周帝國的神都洛陽,沉於中原大地的那一派浩大的氣象中。她是半年後才被她的兒女浩浩蕩蕩地送回長安與高宗合葬的。她終於有了葬身之地,多不容易啊!她曾經爲此而痛苦,痛苦到絕望。那時候她已經不再有任何奢望,唯一的要求是找到一個命的歸宿。這歸宿15年來困擾着她,那是因爲她一直不能肯定,百年以後究竟是由她的兒子還是她的侄子來爲她送葬。不過她最終還是以她的大智慧解決了這個難題。於是她也便如願以償地爲自己找到了那個氣勢恢宏的去處。
與高宗李治的墓碑咫尺相對的,就是女皇武則天那高高聳入雲天的無字碑。
是非功過留待未來,這也是她作爲偉大女性的偉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