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於激情 (第2/6頁)
趙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杜拉斯總是那樣直接。她的幾乎所有的思想,竟然都來自她自身的疼痛。有時候她會很匆忙地用文字記錄下她剛剛經歷過的那一段切膚之痛。大概也是因爲她的無奈。她所愛的男人卻逃離或者背叛了她。她怎麼辦?要安慰自己。澆心中塊壘。所以寫作。也許僅僅是爲了生存的平衡。於是直接。於是感性。而她的過人之處,在於她會在事實的基礎之上創造出一個動人的變調來(有時候乾脆就是他人的故事)。那個變調的旋律又是那樣地亦真亦幻,高貴而優雅,甚至是那樣地接近着人生的真理(包括愛與仇恨)。這真理又不是那麼深奧地懸浮於精神之上,而是飛揚着的靈動的激情的,被她的那些美麗的構想所負載,又被她那麼通透精緻的語言(也或者是我所敬重的那些傑出的翻譯家的語言)所引領。
我一直以爲在杜拉斯那裏,經常是語言在先,而不是故事在先,更不會是思考在先。她首先看到,有所感受,然後描述。用墨水和筆。那些紙上的東西。動筆之前,有時候她甚至不知道那將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是筆的行走帶着她。也就是語言帶着她。那麼感性的。語言是第一要素。僅就杜拉斯而言。然後故事就有了。人物就有了。還有情節。那麼栩栩如生的。思想自然也就在這一切之中悄然來到了。
很多年來閱讀杜拉斯(順便要說是的,我一直不習慣用杜拉斯稱呼杜拉,這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轉換,是因爲在過往的杜拉那裏,曾經承載着我那麼多的關於文學的夢想),或者我的所有的杜拉斯的書籍,對我來說,我所擁有的僅僅是印刷和裝幀設計之外的那個杜拉斯的本質,當然也包括那些翻譯家們的辛勤勞作。我從來沒有想過那個承載着杜拉斯靈魂的包裝也是我的一種擁有。
要說的是,2005年7月,當我得到了這套在中法文化年中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傅雷出版資助計劃和法國外交部資助出版的這套《瑪格麗特·杜拉斯作品系列》時,我的那種再度擁有了杜拉斯的心情是怎樣的喜悅。而且是第一次,我把這套叢書精美的裝幀,也當作了一種意外的擁有。那淡淡雅雅的只有着高貴色彩和黑色字體的封面,那略顯粗糙的乳白色紙張,那若有似無的版型設計,那排列疏朗的清晰文字,特別是拿在手裏時的那種大小適中的舒服的感覺……我才恍然,是啊,杜拉斯爲什麼久久不能這樣地去擁有呢?那種真正意義上的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何況,這又是出自我無比信賴的上海譯文出版社。
此次出版的《瑪格麗特·杜拉斯作品系列》,共包含了《情人》《寫作》《廣島之戀》《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後》《夏夜十點半》《廣場》和《勞兒之劫》七部作品。應當說這第一部分(但願會有更多的作品不斷問世)杜拉斯的作品系列是極富創意的,讀者應當可以就此瞭然杜拉斯的一斑。
《情人》讓杜拉斯獲得了她曾經失之交臂的龔古爾獎,而後是她的《痛苦》再度折桂。
《夏夜十點半》和《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後》是她的中期創作,此前有《琴聲如訴》,此後是《勞兒之劫》。
《勞兒之劫》和《副領事》是杜拉斯非常重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