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納夫人的波希米亞傳奇 (第1/7頁)
趙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展覽記憶猶新。儘管距離那個春天已經五年。記得那裏豐厚的館藏,也記得那座宏偉的建築。藏品從古埃及到現代美術,堪稱新英格蘭地區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又因其擁有40萬件不朽之作而成爲全美國第五大博物館。記得怎樣和女兒在那些寬闊而高的展廳裏不盡徜徉,也記得窗外的玉蘭花正開得爛漫飛揚。那時候不知道不遠處還有一座叫做芬威院的博物館,當然更不可能知道加德納夫人那波希米亞般的璀璨人生。
在一本書中偶然讀到芬威院,吸引我的是畫頁中那個美麗的花園。那是個看上去就禁不住想要探訪的地方,一個被四面高牆圍攏起來的鬱鬱蔥蔥的庭院。如果那只是一個明媚的所在,不,那庭院的周遭不是普通的高牆,而是高聳的威尼斯式建築的外牆;花園中也不單單綠樹蔥蘢,百花綻放,而是點綴其中的那些來自古老歐洲的大理石雕刻和銅像。於是一個迷濛的所在,因爲你不知在那樣的地方會獲得怎樣的感受。
終於來到這座讓我充滿好奇的建築前。在外面你幾乎看不出它有什麼與衆不同。站在芬威院的牆外朝四周看,想不到我曾經參觀過的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就在對面。我認出了幾年前曾走過的那些地方,那時候怎麼會不知道還有一個如此曼妙的所在?或者這座建築的外表太不起眼了,或者是主人故意低調爲之。所以你只有走進這座建築,才能真正領受到它那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
是的,我們走進芬威院,就彷彿驀地走進了春天。撲面而來的滿眼和煦,到處綠蔭掩映,鮮花爛漫,足以用別有洞天來形容這溫暖的庭院。於是疑惑這肅殺的冬季,怎麼會如此勃勃生機?記得不久前探訪波士頓公共圖書館,那裏也是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築,於是也有一個被四面高牆包攏起來的中庭。只是那裏看上去雖然優雅,卻早已是一片蕭索的冰冷。儘管那些很美的桌椅依舊支撐在長廊裏,卻只能在想象中看到那些坐在徐徐春風中的讀書人了。
但是爲什麼芬威院溫暖如春?下意識抬起頭來才發現,原來這裏並不是天井式的建築,而是不折不扣的一座溫室花園。那巨大的玻璃天窗是透明的,透過它你可以隨時看到天空變幻的色彩,看到雲朵怎樣輕輕飄過,甚至能看到夕陽西下時,那慢慢地流淌的憂傷暮色。
中央庭院四季鮮花,這應該是芬威院中最迷人的部分。
這裏盛開着春天的小蒼蘭、茉莉、杜鵑和旱金蓮,遍佈着秋季的各類菊花。當聖誕節悄然來到寒冷中,一品紅和仙客來便點綴了所有冰冷的空間。而花園中心用雕花石板砌成的方地,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塊美輪美奐的鐫花地毯。
然而走進迴廊的感覺就不同了,有意爲之的灰暗籠罩了那些古老的藝術品。甚至展廳內也要掛起厚重的窗簾,爲了那些珍貴的藏品能日久天長。偶爾也會有陽光穿過迴廊,流瀉在那些精雕細刻的大理石花紋上。
從一樓到三樓,到處遍佈着藝術品,哪怕那些看不到的地方。這些藏品來自世界各地,於是你能夠感受到不同國度的異域風情,譬如鑲嵌着貝殼的那扇巨大的中國屏風,便令許多參觀者駐足流連。這裏的藏品年代久遠,跨度悠長,洋洋灑灑地裝飾着這座優雅的建築。它們被不經意地擺放在你所有能看到的任何地方,從繪畫、雕塑到古玩、傢俱,甚至那些精美的花邊飾物。這些藝術品之品質高尚,單單是繪畫,你就可以欣賞到從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到魯本斯、倫勃朗的油畫,從馬蒂斯、德加的肖像畫,到美國早期畫家薩特金及惠斯勒的作品。
那麼,究竟是誰締造了這個完美的藝術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