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納夫人的波希米亞傳奇 (第2/7頁)
趙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的,就是這個被叫做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的女人,後來的這座博物館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是的,就是這個富有的,並且藝術的女人,她50歲起開始以個人名義收購世界頂級的藝術品。那是因爲她繼承了父親留給她的鉅額美金,而恰恰此前她已經無數次周遊世界,看遍了她所能看到的那些不朽之作。於是她終於可以用父親的錢購買那些她鍾愛的藝術品了,她也終於可以將那些偉大的藝術佔爲己有了。
是的,就是這個女人,從愛藝術到懂藝術,進而建造了我們眼前的這座殿堂。在漫漫25年間,她收購了從古埃及到十九世紀初葉總共2500件藝術品,並且爲這些藝術品設計了她的芬威院。進而在這個與衆不同的博物館中,實現了她通過捐贈讓更多市民享受這些藝術品的願望。這在美國是前所未有的。
那麼這個女人的一生,怎麼會活得如此壯麗?
1840年4月14日,一個叫伊莎貝拉的女孩在紐約出生。女孩承襲了祖母的名字“伊莎貝拉”,而她的祖母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女性。她在長島建立了自己的農場,並兩度榮膺紐約農業協會的獎章。伊莎貝拉一直以斯圖亞特的皇家血統而自豪,這可以在芬威院遍佈的蘇格蘭薊和白玫瑰裝飾中體現出來。
這個衣食無憂的女孩在幸福中成長着,早年在紐約的私立學校接受教育,而後跟隨父母前往巴黎。1856—1858年在巴黎的基督教學校接受高級教育。其間伊莎貝拉和父母一道遊歷了意大利,並參觀了波爾迪·佩佐利的藝術收藏——那些精美的陶瓷、古老的青銅器、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藝術,以及書籍和手稿,壁毯與繪畫,等等。這段夢幻一般的米蘭之旅無疑在這個女孩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結束了這段令她耳目一新的歐洲之旅後,伊莎貝拉來到波士頓拜訪她巴黎時期的校友朱莉婭·加德納,並很快和朱莉婭的哥哥傑克·加德納訂婚。他們有着幾乎相同的家庭背景,自然在感情上心心相印。加德納家族十六世紀中葉定居馬薩諸塞州的塞勒姆市,那是一座誕生過美國著名作家霍桑的小城。那裏很古老,也很幽靜,東印度公司遺留的建築見證了那裏曾經的繁榮。十九世紀初,加德納家族搬到波士頓,他們以經商致富,早期曾經和中國交易,後來轉向投資鐵路、礦業和加工廠。這個家族最輝煌的時候,曾經擁有一支環遊世界的海上船隊。
不久後傑克·加德納和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在紐約成婚。三年後伊莎貝拉生下了傑基。可惜這男孩不到兩年就夭亡了,可以想見這對年輕的夫妻怎樣悲傷。而後伊莎貝拉不斷流產,當醫生告訴她不能再要孩子後,她開始神經衰弱,患上嚴重的抑鬱症。在醫生的建議下,傑克·加德納帶着憂傷的妻子再次出行歐洲,這一次他們周遊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穿越了挪威北角看午夜的太陽,又去了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莫斯科以及諾夫哥羅德。途經維也納和巴黎時,伊莎貝拉·加德納爲自己買了最新潮的服飾。
這樣的旅行讓伊莎貝拉恢復了往日熱情洋溢的個性,她開始重新熱愛生活,重新對藝術品感興趣。伊莎貝拉結婚的前幾年,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由於身邊朋友稀少,加上要盡母親的職責,伊莎貝拉顯然已經決心被維多利亞時期波士頓女人的行爲準則所約束,但現在,她終於重新成爲了那個結婚前的傑出而又開放的女人。
此後,周遊世界成爲了這個家庭的傳統,不過這一次他們不再只是流連於歐洲大陸,而是沿着東西文化交融的那條文明之路,依次訪問了埃及、努比亞、巴勒斯坦,而後進入歐洲,前往雅典、維也納、慕尼黑和紐倫堡,並再次回到久違的巴黎。顯然伊莎貝拉癡迷於這種環遊旅行,並陶醉於這種充滿了驚喜和震撼的心情中。從她的遊記中可以看出她的冒險精神和對歷史建築的濃厚興趣,她骨子裏濃郁的浪漫主義,以及她對外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真誠接納。爲此她寫下許多唯美的文字:“河流一如流淌的金子,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昂貴的金屬,向內部燃燒着;然後太陽下山,整個世界還來不及變成紫晶和銀子,就被黑夜籠罩了……一切如此寂靜,當祈禱的哀鳴在空氣中呼喚時,眼淚已經在慢慢流淌。”
事實上從這時起,伊莎貝拉作爲一個特立獨行的女人,已經引起了當地媒體的興趣,以及波士頓公衆的好奇。一位不知名的波士頓記者在那一年寫道:“伊莎貝拉·加德納女士是波士頓的七大奇蹟之一。她在整座城市甚至整個國家都那麼與衆不同。她是個百萬富翁波希米亞。她乖僻,她同時有勇氣乖僻。她是聰明人的代表,但沒有人有勇氣去追隨她……她不模仿任何人,她做的任何事情都富有新意,都是獨創的。”而著名的藝術品鑑定專家伯納德·貝倫森對加德納夫人的評價是,她是“波士頓電影時代之前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