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R.托爾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有時(但不是在這本書中)用Gnomes代表諾多族(Noldor),用Gnomish代表“諾多族的,諾多語”(Noldorin)。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有些人仍然記得Gnome一詞與“知識”有關。須知,那支民族的高等精靈語名稱——“諾多族”,其含義就是“擁有知識者”,因爲諾多族從一開始就在三支埃爾達宗族中十分突出,既是由於他們對世間今昔萬物的知識,亦是由於他們對更多知識的渴望。他們無論從正統理論還是大衆想象來看,都與“地精,侏儒”沒有絲毫相似之處。我現在覺得這一轉譯太容易引起誤解,已經放棄了它。
(順便說一句,我要提到他[在1954年寫的一封信中[4]]還說過,他十分後悔採用“精靈”這個詞,因爲該詞已經“承載了過多令人遺憾的意味”,這種意味“太難克服了”。)
身爲精靈的貝倫遭遇的敵意,在舊版《傳說》中是這樣解釋的(見第39頁):“所有森林王國的精靈都認爲多爾羅明的諾姆族是一羣奸詐的傢伙,殘酷又不講信義。”
“仙靈”(fairy,fairies)這個詞被頻繁用來形容精靈,很可能令人有些費解。例如,樹林中飛舞的白蛾,“緹努維爾身爲仙靈,對它們熟視無睹”(第38頁),她還自稱“仙靈公主”(第61頁)。文中還說她“施展她的巧技與仙靈魔法”(第69頁)。首先,在《失落的傳說》中,“仙靈”(fairies)就是精靈的代名詞。在那些傳說中,還有幾處提到了人類相對於精靈的身材比較。家父在創作早期對這些問題的構思有些舉棋不定,但他顯然構想過一種隨着漫長歲月流逝而改變的關係。他是這樣寫的:
起初,人類的身材幾乎與精靈一樣,當年仙靈要大得多,人類則比現在小。[5]
但精靈的演變極大地受到了人類來臨的影響:
隨着人類漸漸強盛,人數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仙靈們漸漸隱褪,變得又小又脆弱,透明如同薄紙,而人類更大,更緊緻、結實。最後,人類乃至幾乎所有生物都無法再看到仙靈。[6]
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因爲這個詞就假設家父把這個傳說裏的“仙靈”想象成“透明如同薄紙”的生物。當然,多年以後,當第三紀元的精靈進入中洲的歷史,他們絲毫不像現代意義上的“仙靈”。
“神靈”(fay)這個詞則較爲難解。在《緹努維爾的傳說》中,該詞經常用於形容美麗安(露西恩的母親),她來自維林諾(被稱爲“諸神的女兒”,見第37頁)。但該詞也用於形容泰維多,他被描述成“披着野獸外形的邪惡神靈”(第66頁)。《失落的傳說》別處也曾提到“神靈和埃爾達的智慧”、“奧克、惡龍和邪惡神靈”、“樹林和山谷的神靈”。最值得注意的很可能是下面摘自《失落的傳說》之《維拉的降臨》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