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R.托爾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們身邊生活着衆多的神靈[7],這些神靈有的司掌樹木和樹林,山谷、森林和山坡,有的清晨在青草中歌唱,傍晚在挺拔的穀物中吟誦。他們當中有奈米爾(Nermir)、塔瓦瑞(Tavari)、南迪尼(Nandini)和歐洛西(Orossi)[草地、樹林、峽谷和山脈的神靈?],他們是神靈、小精靈、小妖精[8],還有其他不曾得名的,因爲他們數量極多。然而他們絕不能與埃爾達[精靈]混爲一談,因爲他們在創世之前就已存在,比世間萬物都要年長,並且不屬於世界。
另一個令人費解的設定關係到維拉所擁有的力量,他們可以左右那片遙遠的大地(中洲)上人類和精靈的事務,甚至可以影響他們的頭腦和心靈。這個設定不單單在《緹努維爾的傳說》這一篇中出現,但我找不到任何解釋,也得不出任何普遍的結論。舉例來說,第76頁提到“維拉引[胡安]來到……一處林間空地”,在那裏,逃離安格班的貝倫和露西恩躺在地上;她還曾對她父親說(第80頁):“全靠維拉解救,他[貝倫]才免於慘死。”以及,在露西恩逃離多瑞亞斯那段故事(第54頁)中,“她沒有進入那片黑暗區域,而是重新鼓起勇氣,繼續前行”後來被改爲“她沒有進入那片黑暗地區,維拉在她心中點燃了新的希望,所以她再次繼續前行”。
關於《緹努維爾的傳說》中提到的名稱,我要在此說明:阿塔諾爾(Artanor)對應後來的多瑞亞斯(Doriath),又稱“方外之地”;在阿塔諾爾北方橫亙着“鐵山脈”,又稱“嚴酷山脈”,貝倫就是翻越這道屏障而來,後來這道山脈被改成了“黯影山脈”埃瑞德威斯林[9]。在這道山脈另一側是“黯影之地”希斯羅迷(希斯路姆),又稱多爾羅明。精靈甦醒之地名爲帕利索爾[10](第34頁)。
維拉通常被稱爲“諸神”,又稱爲“愛努”(Ainur,單數爲Ainu)。“米爾冦”(Melko,後改爲“米爾寇”Melkor)是強大的邪惡維拉,他在盜走精靈寶鑽後被稱爲“黑暗大敵”魔苟斯。“曼督斯”這個名稱既指一位維拉,也指這位維拉的居住之所,他是亡者之殿的守護者。
曼威是維拉之王。羣星的創造者瓦爾妲是曼威的配偶,與他同住在阿爾達的最高峰塔尼魁提爾山巔。雙聖樹是兩棵偉大的樹木,它們的花朵曾爲維林諾帶來光明,卻被魔苟斯和蜘蛛怪烏苟立安特毀滅。
最後,不妨在此介紹一下貝倫與露西恩的傳奇的基礎——精靈寶鑽。精靈寶鑽是最偉大的諾多族精靈費艾諾的作品,他“無論口才還是手藝都首屈一指”,其名意爲“火之魂魄”。我在此摘錄一段後來的“精靈寶鑽”文稿,該稿題爲《諾多族的歷史》(<i>Quenta Noldorinwa</i>,寫於1930年),詳情參見第107頁。
在那遙遠的過去,費艾諾着手進行一場歷時甚久的奇妙勞作。他用上了他全部的力量與精微的魔法,因爲他意欲成就一件比當時所有埃爾達所造之物都更美好的造物,此物將長存至萬物終結之後。他造就了三顆寶石,命名爲精靈寶鑽。在它們之中燃燒的鮮活之火,是融合雙聖樹的光輝而成。即便在黑暗中,它們自身仍放射出璀璨光芒。不潔淨的凡軀不可觸碰它們,否則必定枯萎燒焦。精靈視這些寶石爲超越本族全部手工造物的至寶,曼威封它們爲聖,瓦爾妲則說:“精靈的命運,以及諸多事物的命運,都與它們息息相關。”費艾諾的心,也糾繫於他親手所造之物。
精靈寶鑽被魔苟斯盜走之後,費艾諾和他的七個兒子發下了一個深具破壞性的可怕誓言,宣稱他們對精靈寶鑽擁有唯一且不可侵犯的權利。
維安妮的故事是特意爲從沒聽說過緹努維爾的埃里歐爾(艾爾夫威奈)講的,但她敘述時沒有正式的開場白——她從廷威林特和格玟德凌(他們就是後來的辛葛和美麗安)的故事講起。不過,我要再次引用《諾多族的歷史》來說明傳奇的這個基本要素。在《緹努維爾的傳說》中,令人生畏的廷威林特(辛葛)是一箇中心人物。他是一位精靈王,居住在幽深的林地阿塔諾爾,從他位於森林中心的巨大石窟統治王國。王后出場雖少,卻也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人物,我在此引用《諾多族的歷史》中關於她的敘述。
《諾多史》中講述,精靈離開了他們的甦醒之地——遙遠的帕利索爾,踏上偉大旅程,最終目標是浩瀚大海彼岸的極西之地維林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