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令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們正在比試着的活動叫“蚩尤戲”。
這種“蚩尤戲”源自遠古人們一種祭奠的儺戲,人們頭上戴着牛角帽,模仿凶神蚩尤的勇武,在戰鬥中用頭角去抵犄敵人。到了秦始皇“收天下之兵,以鑄金人十二”之後,沒了刀槍,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更多地倚賴徒手進行,蚩尤戲就成了訓練技擊能力的好方法。
到了漢代,它逐漸在宮廷中興盛,漢文帝曾邀請來朝的胡人觀看“角抵”,藉此表現漢人的勇武,逐漸地,民間也流行起這種運動。
這種訓練方式在不斷改良,隨着搏擊對抗性越來越劇烈,人們把礙事的角飾去掉,形式就跟現代的摔跤或者相撲差不多了。只是雖然沒了“角”,但仍然叫“角抵”,逐漸地人們還把其他帶有對抗性質的運動都叫做“角”,如角逐、口角、摔角等等。
竇嬰看灌夫單披着件襜褕,袒胸坐在院角樹下一塊大石頭上,左手護了個大酒葫蘆,右手上一個黑陶碗,用來篩着酒喝,灌夫邊喝邊看場中兩人的角鬥。
竇嬰待看到黑褲兜的兩腿略蹲,身形下潛,同時將對方雙手擠出空門,中門直進,知道就要分出勝負了。果然那人抓到對方褲襠布,一個後仰過胸摔,再順勢壓上,鎖住了對方脖頸。被鎖者幾經掙扎,也無法掙脫,只得擂地投降。
灌夫大喝一聲彩:“好!好好好!哈哈哈……”
竇嬰也鼓起掌走過去,衆人轉頭這才注意到他,紛紛過來見禮問候。灌夫卻趁竇嬰被衆人圍住的間隙,趕緊藏好了那酒葫蘆,再過來與竇嬰碰了下拳:“老哥什麼時候來了?”轉身招呼手下,“小的們,你們今天伺候得魏其侯高興,他肯露一手,包你們受益無窮!”
衆人起鬨捧場,一定要竇嬰教個一招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