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時反對者有黃瓊、胡廣、崔瑗等。然雄在尚書,天下不敢妄選,十餘年間號爲得人。其後黃瓊爲尚書令,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選,專用“儒學”、“文吏”,於取士之義猶有所遺,乃奏增“孝悌”及“能從政者”爲四科。至是則前漢賢良、孝廉兩項目,已同歸入歲舉中,而不過統以“孝廉”目之而已。
</blockquote>
此項制度之演進,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獎拔人才,鼓舞風氣;一面使全國各郡縣常得平均參加中央政局,對大一統政府之維繫,尤爲有效。而更要的,則在朝廷用人,漸漸走上一個客觀的標準,使政府性質確然超出乎王室私關係之上而獨立。
與察舉制相輔並行的尚有徵闢制。
兩漢二千石長吏皆可以自闢曹掾,而東漢公卿尤以闢士爲高。
<blockquote>
選舉多循資格,辟召則每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故當時尤以辟召爲榮。崔實政論【北堂書鈔六十八引。】謂:“三府掾屬,位卑職重,及其取官,又多超卓,或期月而長州郡,或數年而至公卿。”【崔語止此。】於是名士養望,有被命不遽出,至五府俱闢如黃瓊,四府並命如陳紀者。【以外戚秉權者曰大將軍,以老臣錄尚書者爲太傅,並外朝三公稱四府、五府。】
</blockquote>
亦有朝廷聞高名,直接辟召。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