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樊英被徵初至,“朝廷設壇席,待若神明。”【李固語。】陳寔【少從樊英遊。】官僅太邱長,家居後,朝廷每三公缺,議者多歸之。太尉楊賜、司徒陳耽,每以寔未登大位而身先之自愧。鄭康成公交車徵爲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董卓徵荀爽,初拜平原相;途次又拜光祿勳;視事三日,策拜司空。自布衣至三公,凡九十五日。
</blockquote>
此等制度,使在野的聲名,隱然有以凌駕於在朝的爵位之上,而政府亦得挾此自重,以與王室相頡頑。
<blockquote>
在太乎冶安之世,而有此等情形者,惟東漢及兩宋爲然。戰國列強紛爭,事當別論。秦漢創建大一統政府以下,王室高高在上,民衆遠隔在野,封建世臣之勢力取消,民間起布衣爲公卿,朝進暮退;所由得與數百年遞襌之王室爲抗衡者,魏晉南北朝以迄隋唐爲門第,東漢、兩宋爲士風,元、明、清三代,皆汲宋儒遺脈,而所得淺深不同。
</blockquote>
自有此項制度之存在,而士人在政治上遂能佔有其地位。
<h4>三、太學淸議</h4>
士人在政治、社會上勢力之表現,最先則爲一種“清議”。
此種清議之力量,影響及於郡國之察舉與中央之徵闢,隱隱操握到士人進退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