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朱元璋的“旁入公門” (第4/9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點:有“逃脫審查”的嫌疑。一般都要經過一定的接待官員或衙門的審查甄別程序纔能有選擇地“上達天聽”,一般並非人民直接向皇帝陳訴或遞交狀子。
第三點:皇帝出面的可能性幾乎爲零。這種案例一般也並非皇帝親自坐堂問理或書面審理,而是由受理機關的臣僚們先行審理並提出處理意見後交皇帝斟酌決定。
也就是這麼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了現實,成就了陳壽六,也成就了朱重八。
朱重八是個當了皇帝的農民,陳壽六是個一輩子都不會實現農轉非的鄉民。當過農民的朱重八應該很瞭解陳壽六,一個農民能夠綁架縣吏,大老遠跑到自己這個披上“皇帝新裝”的農民面前“告御狀”,勇氣可嘉,過程艱難。當然此時的朱元璋並不是站在一個農民的角度來考慮其中的利害計算,那樣的話,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有政治覺悟的農民,而不是一個政治上成熟的皇帝。此時的朱元璋就是用自己手中的聖諭賦予鄉民集團一項特權,用來制約官僚集團,以達到整頓吏治的目的。
在歷代君王中,朱元璋整頓吏治的手段可以說是最爲酷烈的。《明史》的《循吏傳》共收有明一代270餘年清官40人,而其中正統以前81年的清官就達30人,佔總數3/4。可見明朝前期清官的數量要比中後期清官多。這種官吏清濁結構,和朱元璋重視吏治分不開。
陳壽六作爲一個手無寸權的鄉民,能夠綁着一個縣吏進京,這種行爲本身的難度係數就高得離譜。我在前面說了,陳壽六在離開常熟縣時,讓鄉親們找來朱元璋發佈的反貪法律《大誥》,這個《大誥》也就是一個政府頒發的普法小冊子。這個普法小冊子成了陳壽六手中的“通行證”。這個小冊子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爲陳壽六遇水搭橋,逢山開道。其實這個小冊子告訴我們,只要陳壽六們顧慮到的,朱重八也都考慮到了。
朱元璋擔心陳壽六們抓污吏上京,當地政府會拒絕給他們“路引”(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於是,《大誥二編》做出規定,百姓們沒帶路引出門,將治地方當局以重罪;又補充說:凡是進京上訪或者是抓污吏上京的百姓,“雖無文引,同行人衆,或三五十名,或百十名,至於三五百名”,只要各處關口要津查問清楚是入京的,即刻放行,不得阻攔,否則一律殺頭!
大誥的教育指數
當然朱元璋的“旁入公門”的門並不是只拍蒼蠅,不打老虎。貪吏要治,貪官的頭上也要懸着一把利劍,隨時警醒這些困在籠中的猛虎。在頒佈這些破天荒的新制度以前,朱元璋已經採取了許多霹靂手段來懲治這個帝國氾濫成災的貪污腐敗。大批大批的官員們都倒在了他雷厲風行的肅貪風暴之中,被逼無奈,他甚至還動用了剝皮實草的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