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朋黨們:最後的救贖,或者死亡之舞 (第1/10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誰在禍國,誰又是禍根
魏忠賢專權所帶來的政治危機都一股腦兒地留給了崇禎朝。帝國的喪鐘已經敲響,留給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明朝中期以後,內閣的地位在帝國的權力系統中顯得尤爲重要。在魏忠賢掌權時期,帝國共有四名大學士。其中除了老病不能正常上朝的丁紹軾外(後病亡),另外三人都是閹黨分子。而在合稱七卿的六部尚書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中,閹黨就佔去了其中的五個席位。
閹黨在各地的總督、巡撫中所佔的比例要相對少一些。在總共三十名總督、巡撫中,最後因“閹黨”獲罪的有十三人。相比於中央機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佔有率,閹黨對地方權力的把持率相對較低。當然這並不能說明閹黨對總督、巡撫職位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爲地方大員的任免調派程序複雜,並不像權力中樞那樣見效快,地方權力系統的佈局調整需要一個時間差。
儘管如此,魏忠賢還是不斷擴張着自己在地方的勢力。到了天啓七年(1627年),閹黨已經逐步把持了浙江、江西、宣府、湖廣、甘肅、鳳陽等六處的巡撫權柄。如果魏忠賢當政的時間能夠再久一些的話,估計連西南偏遠地區的總督、巡撫位置都有可能被閹黨分子逐一拿下。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整個帝國的權力系統就會被完全閹化。
除了那些居於帝國權力上層的卿相督撫之外,還有更多的閹黨成員處於帝國權力系統的枝節部門。在閹黨成員中,絕大多數人在集團中充當着馬仔的角色,真正有機會與魏忠賢交流意見,並參與制定政策的,也就是集團中的那幾個實權派人物。這幫人圍繞在魏忠賢的身邊,構成了帝國政治體系的核心集團,
閹黨的人員組成很複雜,除了宮中的太監、魏忠賢的親屬,以及東廠和錦衣衛的特務頭子之外,剩下的就是些文官。爲了在帝國權力系統中撈取到現實利益,那些飽讀聖賢書的文官們不顧禮義廉恥爲魏忠賢鞍前馬後。
閹黨中的文官三種:一種是在魏忠賢得勢前就已經居於高位的官員。這幫人與魏忠賢本無淵源,都是在魏忠賢得勢以後才主動投靠的。當時的首輔顧秉謙以政府首腦的身份,竟然在一次家宴中對魏忠賢叩首言道:“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鬚兒,故令稚子認孫。”繞着圈子給魏忠賢當乾兒子,將士大夫的道德風骨喪失殆盡。
第二種是以徐大化爲代表的“邪黨”人士。他們同東林黨人作對,在政治上一度不得志。魏忠賢的迅速上升及其同東林黨人的對立給他們造成了在政治上翻身的天賜良機。天啓四年1624年末五年初,一大批“邪黨”人士加盟閹黨,大大加強了閹黨的實力。
閹黨中的這部分人大都幾經宦海沉浮,政治經驗豐富,能量巨大。但他們完全爲一己之私、一黨之私而投入魏忠賢的懷抱,到頭來也只能充當魏忠賢的幫兇和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