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崔時亨接受教訓,打算將東學組織改成純宗教的團體,去掉一切政治色彩。他刊行了第一代教祖的遺文《東經大全》,本心是想把東學限制在一定的框框之內。然而,刊行遺文,客觀上就是爲始祖申冤,是政治性的。崔時亨做事小心謹慎,仍不能完全脫離政治,終於釀成悲劇。
在東學組織中,與崔時亨相反,有些人希望把東學的政治色彩弄得濃濃的,以便爲教祖申冤。他們開展運動,認爲不動員民衆向當權者進逼,效果就不顯著。崔時亨本人則希望避免同當權者摩擦,在動員民衆方面不積極。東學組織已經壯大,儘管他是第二代教祖,一個人的意見也左右不了整體的活動。熱衷於東學政治化的領袖是全琫準。
全琫準生於1854年,比崔時亨小二十七歲。不能說年輕就過激,他的確是個熱血男兒,但使他傾向於過激的卻另有理由。他出生在農村的書香門第,當然,這書香門第只不過是低級官員的家庭。他的激烈稟性,可能是家族的傳統。父親全彰赫痛恨中央任命的郡守橫徵暴斂,襲擊官府,死於杖刑之下。全琫準目睹那種慘狀,自然在心底熾烈地燃燒着對權勢的憎恨之情。加入東學組織後,對於崔時亨的溫和態度,他非常不滿。
東學組織的擴大,不免要帶進來各種各樣的思想傾向。有墨守宗教教義者,有傾向於政治者,有膽小鬼,有勇士,總之,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心有不滿才加入東學的。在各種不滿當中,最多的要屬生活方面的不滿,因爲生活日益困苦。
朝鮮開放比日本稍遲一些,而剛剛開放不久的日本卻想撬開朝鮮閉鎖着的大門。這時候,其他國家正忙於他們自己的事。英國有印度問題(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美國有內政問題(1861年開始南北戰爭),法國有普法戰爭(1870年)、安南殖民問題,俄國有經營西伯利亞問題等。不管誰來管理,只要一開放,社會就避免不了變革。例如:日本商人從上海批發英國棉布,運到朝鮮來銷售,朝鮮脆弱的手工業必然受到衝擊,靠衣類行業生活的人們必然要破產。
“壬午軍亂”“甲申政變”等,都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