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石正巳生於土佐藩的藩士之家,是參與創建自由黨的自由民權運動家。但是,他反對板垣退助的留洋之舉,不久便脫離自由黨。後來參加後藤象二郎的大同團結運動,成爲衆議院議員。
明治時期的自由民權運動家,對外往往是強硬的國益主義者,大石正巳正是這種人。
梶山鼎介的軟弱路線,其實是常識路線。他失敗了,大石正巳之所以被選上,是看中他能推行強硬路線。
朝鮮政府陷入了困境。
袁世凱在閒談中不斷給閔種默等人鼓勁兒,卻總避開正面參與。他準備等朝鮮政府走投無路,伸手向他求援時,纔出面干預。
獨立自主,這纔是朝鮮政府的最大希望。朝鮮想脫離清政府的束縛。袁世凱暗地裏帶着冷笑,旁觀防谷令問題。他心想:你們願意搞獨立自主,那就搞吧,能否成功,慢慢就會知道。
朝鮮政府也希望儘量不借助袁世凱之力,單獨同日本進行交涉。他們害怕找袁世凱洽談,會把宗主權的輪廓勾畫得更加濃重。
但是,強硬派大石正巳到任之後,朝鮮政府已經無法解決防谷令問題,不得不找袁世凱商量對策。
大石正巳要求的金額確數爲十七萬五千七百五十九元三角七分二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