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如果清政府不贊同我國的提案,帝國政府應以自身力量擔當促使朝鮮政府進行改革之任。
提案經首相上奏,獲得批准。
這件事陸奧曾大吹大擂,認爲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爲什麼估計清政府不會贊成共同改革呢?因爲陸奧確信,清政府對朝鮮肯定要堅持宗主權,只能由它來改革朝鮮、指揮朝鮮。
清政府有這種想法是很明顯的。因爲認可了同日本共同去改革,不啻否認了對朝鮮的宗主權。《蹇蹇錄》中寫的是“十之八九”,實際上,陸奧肯定是認爲清廷百分之百不會同意。
日本的報界也不斷地煽動強硬論調,甚至挖苦說:“大概不是爲了搞一次閱兵式,纔派兵去朝鮮的吧!”
陸奧外相把這次內閣會議的決定照會給中國公使汪鳳藻,是在6月17日。汪公使立刻電告天津:“日誌(日本的意志)在留兵協議善後。其佈置若備大敵,似宜厚集兵力,隱伐其謀。”
汪公使建議:“事已至此,應集結兵力,以備日本。”然而,李鴻章不認爲這是上策。
次日,袁世凱也給李鴻章發來長文電報,提出:倘若日本無撤兵之意,中國也應增兵。“日本知道今年我國有慈聖(西太后)之慶典,以爲我國必然忍讓。如果看出我方準備大舉,或可易於結束。請先調水師速來,嚴加防備,然後陸續派來陸軍,以爲後備。與此同時,請各國駐我國公使從中斡旋,或可不致立即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