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據泰萊的回憶錄,北洋海軍的水兵雖然訓練不足,但極其機敏、靈活。從下級到中堅的軍官們大都是些很有才能的人,但越往上越沾染着官僚主義惡習。
提督丁汝昌是淮軍騎兵出身,給劉銘傳做過部將,在征討捻軍時立下戰功,得到李鴻章的極大信任。從根本上說,他並不是海軍軍人,只是經常被派往歐洲購買軍艦,這才與海軍結下關係。海軍學校設在福建,所以海軍中福建出身的人比較多,此外,還有山東、浙江等沿海一帶出身的人。安徽出身的丁汝昌是個孤立的存在。泰萊在回憶錄中寫道:“丁汝昌不過是個傀儡,實際上的提督是總兵兼旗艦管帶劉步蟾。”
劉步蟾屬於海軍的主流派。他原籍是福建省侯官縣,幼時聽過家鄉的傑出人物林則徐的故事。後在福建船政學堂學習英語、測量和航海。學成,被派往英國研習槍炮和水雷。從國外歸來,在臺灣測繪部落和海岸,製成詳圖,受到同鄉前輩兩江總督沈葆禎(林則徐的女婿)的重視,在海軍中一帆風順地升上去。1882年赴德國接收“定遠號”,後來就成爲“定遠號”的管帶。
黃海海戰時中國海軍的實際指揮者是劉步蟾。
北洋艦隊發現日本艦隊,立即做了戰鬥部署。
北洋艦隊的預定作戰方案是採取四列縱隊。然而,旗艦上劉步蟾命令旗尉升起的信號旗,卻是一列橫隊。
泰萊寫道:“劉步蟾是個惜命的人!”
排成一列橫隊時,以旗艦爲中心,主力艦列於兩旁,兩翼就是弱的位置。敵艦攻擊時,首先要從弱點開始,所以這種隊形在初戰時,主力艦是安全的。
泰萊寫道:“他就是害怕同敵人遭遇。”
泰萊和劉步蟾似乎不太融洽。後來劉步蟾在威海衛自殺殉國,怎麼會在這次黃海海戰中貪生怕死呢?